生物多样性日 | 观察小小自然的我们 ,总会获得大大的幸福

2020-05-23

1610645825182714.png







数日前,我们启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邀请大家观察身边的小小自然,十天的时间里,我们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投稿,大家以深情描绘自己身边的小小自然。


图片

美国自然作家艾温·威·蒂尔:



在那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东西中,最鲜明的记忆是在一个不会比一块城市地皮大的区域里忽然碰见的差不多50朵“三声夜鹰的鞋”——艳丽的杓兰,每一朵蜡白和深红色的花盛开,精致得像气泡,挂在茎上。


周围的空气里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无法形容的幽香,在这许多兰花中间,我们看到许多断茎,茎上的花给鹿啃吃了,在这里吃嫩叶的鹿,似乎把这种花当作一位特别好菜。




艾温·威·蒂尔总是随身带着他的口袋笔记本,将他在各地的游历生动、鲜活地记录下来,在这样的观察与记录中,自然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这也是我们邀请大家观察身边小小自然的初衷,去观察、去记录、去了解,才会去关心、去热爱。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我们常常将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的未来挂在嘴边,实际上回到自然本身,尊重自然规律,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在收到的许多观察中,有自我开展的小小自然实验,比如搭建昆虫旅馆、堆肥,也有蹲守一个小花园、一棵树持续地观察它们的变化,这些观察里不仅记录着花草虫鱼的变化,也记录者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本次观察中,有不少自己动手的观察作品,比如昆虫旅馆和堆肥,看完他们的体验,大家也可以学起来。


自己动手系列


01黑浩淼-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5.12



观察第一天,1平米花池中,有蚂蚁,月季,薄荷,马齿菜,牡丹,松树,辣椒和一个小微型堆肥桶;

5.13



试着用伐下来的树枝,做了个昆虫旅馆,期待有更多的小动物,来我们小院安家。旅馆新开张,还没有旅客入住,有蚂蚁在周边转悠,它们会不会成为入住第一“虫”呢?

5.14



我给社区的居民讲解昆虫旅馆的作用,大家接受度还不高。用铲子翻了翻微型堆肥桶,之前上层已经板结的土,松快好多,满心欢喜。

5.15



昆虫旅馆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蚂蚁,一位是叫不出名字的小虫,欢迎入住。


02 杨莞尔-西安

图片



图片

去年秋天,我和弟弟开始收集我家的厨余垃圾,准备堆肥,也是想试验一下,家庭堆肥到底臭不臭。最后,我们还是收获了一箱营养土。


今年3月,我和弟弟用这些营养土种辣椒,等到4月份时,辣椒苗已经长到了16厘米,还有鼠妇,小蜈蚣,不知名的小昆虫也入住了当初培苗的营养土里。


5.12



小鸟开始吃蚯蚓,我的狗已经震慑不住,早上流浪猫把它的小猫咪扔给我妈,大概一个月的小奶猫。

5.14



我的辣椒苗长出第一朵花苞。

5.15



花圃土地里翻出来很多白白嫩嫩的虫子,应该是金龟子幼虫,还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很漂亮的颜色。今天傍晚,西安很热,我放了水碗在院子里,小鸟一下多了几只,喝水的,洗澡的。

5.19



十几天前种下的小白菜,长出四五个叶子,妈妈会拔一两颗给我煮面条吃,我爱吃,虫子也爱吃,还没长大的小白菜,就一副千疮百孔的大爷样。


图片


辣椒一个接一个地开花了,被弟弟棒哒同志掐掉几朵,我有时候想,他要是成为博物学家,真是个灾难。


鼠妇和金龟子还有蚯蚓,上午被珠颈斑鸠一家压迫,下午被三五个灰喜鹊作为点心,我真着急啊,但是也不能参与。我的堆肥到今天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臭味,大家可以堆起来,做好透气、覆盖措施就行。


03 肖乾-江苏



图片


此前,我家已经用波卡西堆肥厨余装满一个21l的桶,这次决定把素厨余埋了。我和孩子们找到一个很隐蔽的秘密花园,在里面发现一个洞,连续一周将厨余放进去,上面用树叶子覆盖。


最近去秘密基地,查看厨余发酵情况,有许多蚂蚁和其它昆虫,小朋友们很是兴奋。


04 周一博-河南-洛阳

第一次堆肥,不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资源污染,经查阅资料,选择最简单的氮、碳、水、空气“四元素”堆肥法。经过半小时的努力,材料准备完毕。分别是已经被扎过通风孔的快递泡沫盒、家中绿植修剪下的枝叶、橙子皮、小区花坛中的枯叶、自己高密度使用过的A4纸、水。


图片
图片

5.6



刚打开堆肥箱时,遭到了不明生物的“突袭”,随后在盒子盖子上发现了三只小虫,应该为蛾蚋(e rui,或称为蝶蝇、毛蠓),不传播传染病原,喜欢潮湿、黑暗的地方,卵块经常产于积水表面的胶质膜上,或腐烂有机物的顶面。其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为完全变态。成虫羽化后寿命约二周,成虫在羽化后的3、4天就开始死亡,14天内大部份的成虫会死亡。

5.13



第三次观察,拿掉压盖的三块砖头,打开后仍有毛蠓飞出,不过较少,仅在盖子上发现几只。上面一层的水分已经蒸发,翻动看到底层是湿漉漉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加水搅拌,惊奇地发现整个箱子里有很多类似于湿泥巴的点点,附着在各种大块材料表面。同时,箱子里能够看到一些光秃秃的叶脉,不过仍有一些绿叶,真是顽强。

5.20



第四周,这周天气炎热而且有强降雨。堆肥箱里的毛蠓又变多了,打开盖子后,如蒲公英一般飞舞。这周添加了分心木、坚果壳之类的。

图片
图片

翻开之后,底层仍然是湿漉漉的,固体物明显在减少,粘粘的东西在增加。通过对比,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混进去的核桃壳,期待看到它慢慢“消失”。


05 五花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339.jpg


06 刘耀峰

图片


鸟是自然里最动人也是最常见的风景之一,因此,一些作品反映的是鸟类的身姿。


观鸟系列


07 原暴龙—北京

图片



图片

之前在附近小公园,惊喜地发现灰椋鸟。5.18日,在公园草地上又看到三只,两只胖的和一只瘦的,像是一个家庭。它们先是在一个树坑旁,蹦蹦跳跳地找吃的,一只大一点的灰椋鸟好像找到一条蚯蚓,它看一看另两只,拍拍翅膀飞走了。


过了一会儿,另两只先飞走了,环绕一圈又飞回来,在迎春花里穿来穿去的。我正好带了望远镜,看得很清楚,它们真是漂亮。记忆中,很多年前,我见过一只,后来好几年都没见到,最近几年又能和它们见面了,或许生物多样性变好了。


08 姜子路—山东—东营



图片


在我们耕种的心田地头,我惊奇地看到了红隼。它翅膀长而尖,呈扇形,尾巴细长。背和翅膀的羽毛是砖红色,还有多道黑色斑,眼神犀利凶猛,飞行的速度很快,在空中还可以悠然滑翔。


我非常喜欢红隼,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画了红隼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它的样子,都能关爱保护它。


在一个自然区域里观察生物的多样,与我们本次“小小自然观察”主题最为接近,在收到的作品里水池观察、公园观察、树林观察等等,一对比,大家就能看出它们的差别。


一块地系列


09 茹阳阳—北京



图片


小时候生活在北方,记得大舅家有块地挨着河,秋天收玉米的时候,地里很多青蛙,有草绿的,有土黄的,跳来跳去。大人们在前面掰玉米,我就在后面捉青蛙。有时候运气好,很快就捉到两三只。青蛙皮肤很滑,好捉不好拿,趾头间有膜,能展开很宽。


除了地里和河里,水井里也总能看到一些青蛙,有些鼓着肚子,在水井里浮着,转来转去。


后来到景德镇读研,学校周围都是野山,见到许多没见过的蛙类。有一种会爬树,个儿不大,趾头有圆圆的吸盘。有次在六楼宿舍洗澡时,突然在瓷片上看到一只,吓了一跳,至今都没想明白它是怎么跳到六楼的。还有一种身形有点奇怪,不是常见的肉圆圆的,而是瘦长的,尤其是后腿显得特别长。


学校设计学院门口有个水池,草木茂盛、行人稀少,自然就成了蛙类们的剧院。有时晚上路过,待几分钟,就能听各种蛙不同的叫声,呱呱~叽叽~~呱呱~叽叽~。最搞笑的是每过一会,就会有个特低沉的蛙,“咕咕”叫一声,来压一下节奏和旋律,真是有趣。


10 肖佳彤-河北-沧州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两天的杨絮,纷纷洒洒地为我的小花园笼上了层层烟岚,我突发奇想,身在其中看它,会是什么模样?于是蹲跪在地上,拍了一组照片。我得以窥见一个小动物们眼中的世界,原来一棵小草也挺拔如树,一朵小花也娇艳无比。微观世界常常被忽视,每一片小小自然都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依托,成为我们探秘的森林。同样,也是值得我们珍惜与保护的。

我曾想,一棵树可以养活什么?所以今天的观察对象是一棵石榴树。将手机相机作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蚜虫们住在花骨朵的周围,彼此挤作一团,在可以获得鲜美的汁液。蚂蚁的洞穴在地下,工蚁要爬到高高的树上来采集食物,它们寻找着开的正灿的花朵,花蕊深处藏有甜美的花蜜,那是它们奔波的丰厚报酬。还有哪些物种来往于此呢?一只雌性苍蝇在一片叶上歇脚儿,一只蜜蜂也想分一杯蜜羹,一只小橘猫用树干磨爪……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526.jpg


5.19



今天观察一片小林子。林中的树有多少种呢?杨树、柳树、槐树、椿树、榆钱,家乡五种常见的树种都齐了。


有树当然有鸟,我观察到了哪些鸟呢?麻雀自然是有的,还有戴胜,和灰喜鹊,我们这儿叫长尾巴郎哒。


最后还发现一只大摆八卦阵的卧蜘蛛,蜘蛛会抓蚊子和苍蝇,所以我喜欢它们。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607.jpg


5.20



第四周,这周天气炎热而且有强降雨。堆肥箱里的毛蠓又变多了,打开盖子后,如蒲公英一般飞舞。这周添加了分心木、坚果壳之类的。


今天收到一个意外惊喜,在小花园里发现了太阳花苗,去年它们被爸妈无情拔了,还好有种子留下来,期待它开五颜六色的花。另外,还发现了已一只成为蚂蚁食物的鼠妇。

图片

最后一天,分享一只大黄蜂,不得不说在绿叶背景下大黄蜂真得好帅呀!


图片


11 飞鱼-上海



图片


阳台种了很多花,一次浇水时看到这个家伙。最初以为是蜜蜂,经仔细观察发现并不是,尾巴没有刺,头部像苍蝇,一查询原来叫做食蚜蝇。


12 李梦琪-佛山



图片


照片是今年2月28日,原本学生返校的日子拍摄的。照片呈现的场景是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百草园,这片百草园里,有上学期学生们种下的土豆,玉米,各种小青菜。


长长的假期,无人打理,杂草已然盖过了菜苗的芳华,就在这杂乱无章之中,几株格桑花傲然挺立,骄傲地昂着头,那时候,想着,愿每个孩子都平安,盼孩子们能早日回归校园,期待孩子们回来看看这片菜地,看看这美丽的格桑梅朵。


13 张女士—北京



图片


开始一平米观察,这次设定的范围稍微大一点,就定在我家的社区的花园吧。柿子花前几天还在树上,如今被风吹落,还被蚂蚁当作避风港,久久不出来。


绕小区转时,还发现一种白色小花,一查原来是太平花,还看到了常见却不知名字的某种莺尾花。还有月季在园中散发着阵阵香气,攀援的蔷薇争相开放 。


14 小麦-北京



图片


小植物的生命真是顽强,从石头的狭小缝隙里钻出来,开出美丽的花朵。小小一支花,竟也如此可爱。


15 胡琦璇



图片


5月15日,天气阴,也许是刚刚下过雨,露水很重。在一棵杏树上看到一只蜗牛,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树上活动的蜗牛,很惊喜。


16 木土土-云南-大理



图片


我观察的是自家院子里的小青菜,是爷爷种的,以前我只知道吃,但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小青菜长得很快。观察身边的自然需要坚持,一开始有点无聊,但久了之后其实很有趣,我有时会忘记去拍照。我家的青菜没有打农药,总会被虫子吃,爷爷每天早晚都会给它们浇水,而且它们在早晚很精神,但在大太阳的中午,就会有点焉。


17 黄伊淇

图片
图片

今天遇到了一片叶子,很普通、但很特别,大自然真的很神奇。浓缩着千百年来物种进化的精华,每一种生命的奇迹都是智慧的结晶。


蓓蕾嫩芽满枝株,你茁壮成长的样子真美。


当然,还有来自“灵魂画手”的投稿,大家感受感受。


18 张馨歆

图片



我们也收到了关于人与自然的感悟:



图片 

           观察时间:5月17日

           观察地点:陕西,咸阳,乾县(武则天的乾陵脚下)

           观察人:莞尔同志

           观察助理:棒哒同志

           记录人:莞尔同志的妈妈


图片

去乡下参加开镰仪式,带着孩子更真实地感受自然的力量。乡下的麦子微微泛黄,农人们晨起就会去田间查看,何时可以收割,今年大旱大寒,秦岭沿线的麦子,麦穗都不如往年硕长,干瘪的穗稍,划深了农户眼角额角的皱纹。


农人们总是乐观的,麦子可以预见的欠收,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期盼和热情的付出,即使36度干热的黄土高原的中午,他们依旧忙碌在田间地头,如同他们的父辈,他们依赖自然,离不开土地。看着他们身上暴晒后的汗水,闻着青草的味道,总会将我的记忆带回很久以前。

 

图片


虽然土地欠收,但农户们会想办法和自然共生。村里的老母猪下崽儿了,有野猪的基因,而在经年累月的沉淀中,他们摸索出一套与土地相处的模式,给母猪按摩助产,喂油汤解决产后便秘,给小猪放上麦草让猪圈柔软,同时,他们告诉我的孩子,要小声说话,不要惊了母猪和猪仔。


我想这也是一个循环,土地馈赠所有,他们尊重动物,敬畏土地,信任自然,所以即使在干旱欠收的年景,也可以悠然自得。



接下来,自然之友专业评审团还会从这些作品里选出5个特别奖项,大家继续期待哦!



图片

END

360截图202101150850544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