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不土气》:两位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故事

2022-05-27

图片


里山并没有只留给我们一份唾手可得的快意,

而是让我们有机会用双手去创造和打磨,

将短暂的愉悦化作持久的幸福。



从豆瓣评分9.0的日本电影《小森林》,到主打“自给自足有机农”的长寿韩综《三时三餐》;

从已经播出第六季的本土综艺《向往的生活》,到火遍全世界社交平台的李子柒……

图片

豆瓣高分电影《小森林·夏秋篇》剧照

在“内卷”“躺平”声此起彼伏、深受疫情影响的当下,硕果累累的树枝、绿油油的田地、袅袅炊烟和忙碌的身影,令身在城市中的我们心驰神往,却又因种种不便望而却步。

在北京郊区,一对八〇后知识农夫,正进行着持续了七年的里山生活实验:

离城70公里,坐拥30亩地,自耕自食、垦田砌石、引水生火、安抚鸡羊,关心蘑菇,为万物的奏鸣沉迷,与奇妙野性交谈……

他们给可望而不可及的年轻人们“打了个样!”

图片

进入盖娅·沃思花园的小路

🙋 猜猜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呢?

“把家搬到里山去!”


长角羚与蚊滋滋出生在北京。童年时期,蚊滋滋和父母住在远离市中心的京西一隅,那里大片的田野和田中生长的昆虫至今让她怀念。


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二人在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相遇,硕士毕业后先后加入知名环境保护公益组织。工作以后,他们有更多机会深入人迹罕至的荒野秘境,探访那些濒危物种的家园。


图片
图片

长角羚(左)与蚊滋滋(右)在盖娅·沃思花园小院


于是,“把家搬到里山去,与自然为邻”的念头愈发强烈起来。


2014年,他们在北京东北部、介乎城市与荒野间的浅山地带,共同创建占地三十亩,山、田、林、园、居齐备的盖娅·沃思花园,开始了一场生活实验。


 “里山”在哪里?


“里山”,源自日文“Satoyama”,并非地名,而是指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融合社区、森林和农业的生态系统,强调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谐性和生物多样性。


在里山中,山林、溪川、草地、农田、果园、房舍彼此镶嵌,人们可直接获取所需的自然资源,而环境依然生机盎然,甚至更加丰茂。

图片

在里山,山、田、园、居形成一个整体


🙋 猜猜这片土地的面积有多大呢?


需要强调的是,里山并非“桃花源”,在这里的每天都少不了辛苦的付出:耕种土地,做饭烧炕,修葺屋舍,饲喂动物……“里山并没有只留给我们一份唾手可得的快意,而是让我们有机会用双手去创造和打磨,将短暂的愉悦化作持久的幸福。” 


图片

收割时右手持镰刀,左手反握秆子中下部,搂住一把后将镰刀头靠近其基部,向身体方向适当用力,切断秆子并整把放于地面,割出几把后收打成捆便于运输


🙋 猜猜图中收割的作物是什么呢?


在里山的生活都干些啥?


图片

等待着亲手种植的小麦变成面粉,再变成新鲜出炉的茴香馅包子,这个过程会让幸福感加倍

图片

用土、石、砖等材料直接垒砌于土地之上的“大地厨房”——烤窑


🙋 猜猜这个烤窑都由什么材质组成的呢?


留驻里山的长角羚、蚊滋滋,不是要依样复刻向田而生的土著居民,也不是乡郊常见的候鸟市民——周末一早从城中自驾而来,到农家采摘烧烤、打尖留宿后便满足离开。他们身兼“在地知识农夫”“专业自然观察员”两大身份,一边足底沾泥挥汗如雨,一边眼拍手写跳脱思考,试图在被人们忽视的“落后”、边缘角落发掘野性机密、探索“永续共生”的生活方案。

图片

长角羚(左) 蚊滋滋(右)

图片

自制雨水收集器,可辅助用于平日里的浇灌、动物饮水和日常清洁


三头六臂“里山技”


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他们,摸索着建生态旱厕、砌烤窑、修步道,通过看似笨拙的生活实践,感知自然素材的脾气秉性与运作规律:

生态旱厕的人粪尿,可以与木屑混合,转化成春季给果树施用的肥料;

手工步道坏掉的木头可用来烧火,或在环境中慢慢降解;

干燥的麦麸具有超强吸油能力,用它洗碗,既省去化学洗涤剂,又让小鸡的加餐更肥美……

图片

自己动手修建的木阶步道

图片

3.0版生态旱厕,不脏不臭没苍蝇,让“污物”重归循环


🙋 猜猜图中这个旱厕,在沃思花园有个好听的别名叫什么?


万物有灵“里山客”


凶萌的豹猫,行如风、静如松山地麻蜥,家养的鹅、羊、兔、狗,山里的菌类,门前的红蓼,土地里的茄子、土豆……在里山,长角羚和蚊滋滋有太多朝夕相处的伙伴。

图片

豹猫是北京本地目前仅存的野生猫科动物。我们在山上拍到的北方亚种,虽没有像生活在南方的豹猫那般毛色鲜亮,斑纹俏丽,但身材更为彪壮,气场十足!


🙋 猜猜豹猫一共吃掉沃思花园多少只鸡?

图片

全盛时期的羊圈有近三十只运动羊入驻,咩声此起彼伏

图片

窗前的红蓼林,不动声色地帮我们挡掉了相当一部分热气的进攻,还为众多小虫营造了一块生命绿洲

图片

坡头的野菜提亮了山里人早春的餐桌


大快朵颐“里山食”


中式酥香软烂家传红烧肉、越南香菜牛肉河粉、尼泊尔厨师亲传咖喱……从田地到餐桌,长角羚与蚊滋滋用自家产出的香草、香料,搭配应季食材,足不出山畅享全球美食。


图片

在菜地里采摘新鲜西红柿是农夫的一大乐趣

图片

百里香黑糖蜜叉烧梅花肉

紫苏四物:烧海虾、厚蛋烧、天妇罗、沙拉


这些好玩又实用的内容,长角羚与蚊滋滋全部都写进《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中了!


这些好玩又实用的内容,长角羚与蚊滋滋全部都写进《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中了。这可是一本我们等了7年,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书!前文我们“埋”下的6个彩蛋,打开书,全都在曲径通幽中有答案!


图片

参加盖娅自然学校活动的小学员土豆,是新书最早的读者之一。蒲公英摄影


,赞

他们在序言写道:

“其实,生活在城市不意味着就与土地失联。把购物车越填越满还不如自己试着把问题清空。诚然,生活的惯性支撑着每个人内心的安稳,改变用力过猛难免两败俱伤。在这里我们并非希望每个人都以‘断舍离’的方式,去选择一片宁静与执着。写这本书,不过是收集起自己在里山生活中花费心力获得的小确幸,希望给到大家一些灵感。如果你愿意给‘便利’的生活找一点‘小麻烦’,或许可在城市周边的市民农园里,租上一小块地,周末与家人当一把城市农夫;或许开始关心友善土地的食材,抽空亲自下厨PK外卖;又或许尝试拾起工具,为自家居室修修补补,给朋友帮点小忙。当然,也别忘记驻足于平凡无奇的山林里、寻常楼宇的草木间,唤醒那份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


图片


翻开此书,你会发现自然并非只在远方奇境,城市也不尽是五感荒漠,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其实到处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只要你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


如果这就是你所向往的生活,这本书一定不负期待。


图片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长角羚、蚊滋滋著,蚊滋滋绘

活字文化 策划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 350张彩版手绘,11类半野生活技能,107种动植物观察

● 自然不只在远方,也在城郊近野;奢想桃花源,不如相信手敲手动

● 自然之友权威认证,吕植、杨东平诚挚推荐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记录了拥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八〇后知识农夫”长角羚和蚊滋滋在北京东北浅山地带的7年农耕生活。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北京城郊近野、听起来干枯冷漠的北方山坡沟谷,隐藏着爆棚的野性机密与生命故事——只要你保有对自然的敏感与惊奇之心。全书分为“里山技”“里山食”“里山客”三个部分,以350多张彩版手绘、180余张照片,分享11类半野生活技能、107种动植物观察,还穿插有“大鹅历”“大地菜桌”“里山食物历”“农夫的一年”等十一组视觉饱满的“野性通讯”。




图片


一对城市青年,在于乡间的泥土和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回馈着土地,并关照着共存于此的其他生命。利己与利他,融为一体。

——吕植

(北京大学教授、生态保育专家)


这本不仅是关于资源永续的生存故事,更是提供了另一种生活可能的朴素人类学样本。作者以自然一员的谦卑态度,与野兽昆虫、草木植物和鸡兔鹅羊亲密接触,在乡间探索取火砌石、垃圾处理、柴木使用、美食美味,他们的书自成一格趣味盎然,不可不读!

——杨东平

(教育家、文化学者)


在多年后的一次环保分享上偶遇小学时候的“博物”老师蚊滋滋并发现我们都还在做喜欢的事感觉很美好,第一次去沃思花园是被邀请调查盖娅峰上的豹猫,同时也被她和长角羚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吸引,那里被我偷偷描述为“人类文明终极形态”,这本看似琐碎的记录,大概就是那个文明形态的精彩说明与导引吧。

——陈老湿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救护中心饲养员,

曾在猫盟CFCA做野外保护)


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充满挑战与乐趣,既非雾里看花式的原野牧歌,也不是土里土气的田间炕头。三十亩土地承载着有滋有味的小日子,也连结着更大的世界,观之令人垂涎。

——橙子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副校长)


专属优惠与福利


限量作者签名版,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