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 | 从北京到华盛顿,绿色之路上她就是那颗萌芽的种子

2020-07-12

图片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篇来自自然之友志愿者的文章,她与自然之友的缘分开始于三年前那个夏天的小月河开放日和垃圾分类调研。从那时起,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她心里萌芽,从意识到行动,从北京到华盛顿,绿色之路上,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她也有一些有趣的观察,她也期待有更多人同行。


图片

图片

土城花开季,播下一粒种子

图片


三年前的初夏,我第一次参加走进小月河开放日活动。在土城环岛,一边听忍冬介绍“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先生“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公益理念,一边沿着小月河,认识珍珠梅、紫叶李、五叶地锦……阳光透过树叶穿下来,让我觉得和自然格外亲近,也为观察到平时忽视的小而美感到惊喜。


那个暑假,我参加了自然之友组织的入户垃圾分类调研。每天和美国的高中生一起,穿梭在土城一带做调研。热情的北京大妈,滔滔不绝的分享,成为那年夏天的鲜活记忆,也让我和垃圾分类这个不起眼的学科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图片

图片

四季如诗歌,行动悄发芽

图片


带着自然之友播下的种子,到华盛顿特区读高中后,我成为了蒙特哥马利县(蒙县)垃圾回收中心的志愿者,开启了美国环保义工的经历。我也记录了其中几个有趣的片段:

 

一言不合玩起来——田园环保无处不在 


每个月,我们这些志愿者都会在蒙县的社区集会做义工。周末的清晨,家家户户来到集市,有的推着双胞胎婴儿车,有的开着拖拉机呼啸而来,吃棉花糖,看小鸡小鸭,做手工艺品,有时还能赶上赶猪大赛,喧喧臭臭、热热闹闹,岁月静好。蒙县的环保宣传桌通常布置在集市之中,我们负责派发堆肥器材和环保宣传品,也给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这些活动有时在集市,有时在消防站,都是小朋友喜欢的场合,让他们从小在欢快的社区氛围中,感受到环保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对社区的责任。

 

告诉你一个真美国——美国究竟环保不环保


美国小孩从小接受环保教育,按理说,美国的环保应该世界领先吧!很快地,我发现,美国人也有很不环保的一面。餐厅、咖啡厅、洗手间、教室里,大家并没有多少节约意识。每年美国有30-40%的食物被浪费,大约值1600亿美元。一方面存在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连首都华盛顿都发起 “不要让一个孩子饥饿”的活动(华盛顿有28%的儿童生活在无法提供食物保障的家庭中)。这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矛盾”,既有因资源丰富而不珍惜不节约的一面;也有社会差距扩大带来的资源缺口。


在蒙县,每家每户必须自觉给垃圾分类,每周五我家把黄(不可回收)、蓝(可回收)、灰(树叶等有机垃圾)三种颜色的垃圾筒拖到草坪边,等待垃圾车运走。如果垃圾分类有错,可能被罚款。蒙县是美国最富裕的10个县之一,也是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仅有60%。蒙县的目标是2020年把分类正确率提高到70%。可见,有效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挑战。


图片


向左还是向右——环保是一种选择方式与生活哲学


在众多的环保志愿活动中,“碎纸日”(PaperShredding)是中国没有的玩法。每个月,蒙县会选一个校园,组织社区集体碎纸。居民们热情很高,有时车队曲折绵延,要排上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他们也耐心等待。等到了大型碎纸机跟前,我们这些志愿者帮助居民从后备箱里搬出堆满了信件的纸箱,检查合格(防止有打火机或危险物品)后放进碎纸机里搅碎。在中国,数字化已取代了纸质信件,而对美国人来说,收取水电气、保险、税单等信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记得去年的碎纸日,恰好赶上扎克伯格因为数据泄露事件在国会听证,前来碎纸的居民显得比往常更加重视,有的一定要当面看着信件被销毁,才放心的离开。


图片


“碎纸日”折射了中美生活方式的不同及美国人对隐私的重视,这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之旅。前年暑假,我在波士顿北部的瓦尔登湖拜访了梭罗的小屋。梭罗是环保主义的先驱,他 20 多岁哈佛毕业后,选择在宁静的瓦尔登湖深居不出,过了两年简单纯粹又深刻的生活。他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家园与精神的归宿,所以,人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在本真状态的传递。无独有偶,我在全球第一个“零废弃”倡导人Bia的讲座中,也听到类似对朴真的生活哲学的共鸣。尽管有不同声音反对禁欲和节制型的环保行动,像梭罗和Bia这样的选择,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生活哲学的个体化探索,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共处提供了一种可能。

图片

未知无穷尽 只等有心人

图片


在蒙县的环保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常常会讨论关于环保的各种话题,例如,使用布袋看似环保,但清洁布袋时难免用水和清洁剂,如何评估环保行为的全周期影响;垃圾分类是否要做到像日本、德国一样非常精细,还是做到大类准确就好,其中的尺度如何掌握?如何将新的数字技 术,如把物联网用在华盛顿周边河流水质和生态体系的实时监测。


三年前自然之友在我心中播下的绿色种子,让我在中美的环境志愿者道路上快乐践行,并逐步体会到环保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它跨越风土人文、生活哲学、科学发展、前沿技术,既简单又复杂,既亲近又深远,既是日常的一小步,也是关乎未来的大行动。


这条绿色之路,期待更多人同行。


本文来自志愿者投稿,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自然之友立场。文中相关数据为作者参访过程中所了解。



图片

2017年,我们新开通了服务号,自然之友的捐赠人及志愿者都在这里,查询每月捐赠公示、捐赠人专属福利活动、有意思的志愿信息,都在这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