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花园”,拆还是不拆?

2021-07-14

图片

对于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穿行的都市人来说,上下班路上的几簇鲜花、几只花园地精是奔波路上的一抹暖色,这样的“口袋花园”既是年轻人忙里偷闲地对生活表达热爱,也是大爷大妈退休生活里新的寄托。

但这样的“小美好”在城市的统一规划中也会被认定为违章建筑。

北京市昌平区龙跃苑3区,居民张先生经营的一个“口袋花园”前一阵子就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在张先生的精心照料下,这个小花园设计精美、花种繁多,每个角落都充满惊喜,而且随时供周围居民参观休息,收获了许多居民的赞赏和喜爱。得知小花园即将被拆除后,该小区近千名居民共同签名,试图抢救下这个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孕育”、“成长”的孩子。

图片

精美的门廊,可供居民自由出入

图片

可爱的花园地精

图片

处处透露着精致和用心

图片

超美的花墙

其实这类口袋花园在该小区并不少见,许多一楼居民都在他们门外侍弄了小花园和小菜园。

 小区的两个阿姨在给我展示她们已经被拆了大半的花园时,偷偷背过身抹泪。在她们眼中,小花园是她们退休之后的精神寄托,即使节俭了大半辈子,也舍得花几千块买玉兰树、买一年四季竞相盛开的各类花种;她们架起花架,让花枝在上面攀援出各种姿态,像照顾孩子一样耐心地浇水、换土、除虫。小区里的上班族、带孩子的年轻父母都喜欢在这些口袋花园边驻足拍照,张先生的小花园更是给大家提供了舒适的座椅和葡萄架下的阴凉,成为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图片

小区居民自行打造的植物拱门

图片

被拆掉部分地砖的小花园

这次针对“违建”的拆除行动已经进行了大半,居民们眼看着一个个精美的小园变成一片狼藉,都唏嘘不已。拆,是“法”的胜利,却是“情”的损失。在做这个“拆”与“不拆”的选择题时,相关部门真正的执法标准是什么呢?是“公地私用”还是“绿地硬化”?对花园的违章认定是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呢?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创始人泰山老师认为:这种整体“拆除”的决定源自于政府工作手法的单一性,缺乏多方沟通导致执法时互相的不理解和矛盾。

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执法,群众的需求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在实地探访中,和居民经营的园子呈现鲜明反差的是社区规划下的绿化:长势不好的灌木、布满建筑垃圾的荒地以及零星几颗干瘦的月季,这些维护不佳的环境工程也是促使居民们自给自足、美化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堵”不如“疏”,在泰山老师看来,承担城市绿化责任的是每一个公民,决策者、执行者、园林工人、维护工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网络当中,倡导生物多样性的绿地空间,倡导对人友好型的植物选种,倡导共享社区园艺,倡导通过种植连接与自然共情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普通公众可以做的。观念转变了,决策者、执行者和民众的追求统一了,类似的纠纷和矛盾也就少了。

 这同样是盖娅设计的愿景。盖娅设计倡导“公众参与、共知共行”的社区营造理念,主导及支持了多地社区花园营造行动。由专家、居委会、居民一同进行场地调研、参与式设计与营造以及志愿者维护,做到认真细致的沟通,做到多方共情,做到科学、合理。在打造宜居环境、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和民众的目标是一致的。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3.89%,拥挤的城市、林立的高楼、繁忙的生活都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口袋花园”犹如沙漠中绿洲,让人们能够放缓脚步,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回内心的宁静。相比于公共规划的花园,像龙跃苑这种有在地居民真实参与营造的花园才是有根的,毕竟这是居民对植物、对土地、对自然真实的情感投入。


选题策划:原野 

采访撰稿:知更鸟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