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稿:墨墨(自然之友志愿者·轮值传播官)
受访者:徐连敏(自然名:药鹞,自然之友植物组专家志愿者/野鸟会鸟类调查资深领队)
编辑:阳春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很多“打工”的年轻人来说,每天都在城市中忙忙碌碌,能看到工作日的夕阳都成了一种奢侈,哪还能关注到身边的“绿意”?最近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公园20分钟”引得大家都蠢蠢欲动,迫不及待见缝插针地给自己安排一些逛公园、露营等活动——真正置身在一片绿色中带来的治愈可比一杯咖啡舒畅多了。
而这背后,“公园”这个存在于城市中的大自然的「载体」,不论大小,总有一些怀揣着对自然热爱的人,在默默保护着它们。他们是自然的守护者,是生物多样性的捍卫者。药鹞(yào),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日积月累的专业知识背景,长年投身于北京各大公园猛禽监测和植物保护的公益行动中。
徐连敏(自然名:药鹞),正高级职称,药学专家,STM出版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植物学会会员,自然之友植物组专家志愿者,自然之友野鸟会天坛公园鸟类调查资深领队,自然之友野鸟会京郊活动领队,北京迁徙猛禽调查项目志愿调查员。
01
“我喜欢跟大自然打交道”
药鹞是他的自然名,初听之下似乎与药类有着不解之缘。他是这么解释的——“药”是药学,是他的专业学科;而“鹞”是一种猛禽,他加入野鸟会以后选了这个字。两个字叠读起来会让他在组织小朋友们的科普活动时显得更亲切一些。
2016 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了“自然之友”这个公益组织,并被当时的环保活动所吸引。他意识到,自己多年和植物的渊源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完全可以在这片绿色天地中找到“用武之地”。于是他欣然加入了这个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组织。
2023年7月1日,自然之友植物组志愿者们在古北口举行团建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还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公益服务的热情。(第三排左一为药鹞)
作为自然之友的志愿者,药鹞最忙的时候曾同时承担了北京六个公园的植物调查工作,其中包括了人流量较多的天坛、陶然亭、北海和中山等公园。长期志愿者的工作并不轻松,并非我们想象的周末匀出个半天去参加一下就行,而鸟调和植物观察更需要志愿者们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辞辛劳地跑公园观察、记录,此外还要抽出很多碎片时间来查阅和整理资料。
2021年7月6日,凤凰岭培训小队讨论实践活动,大家在凤凰岭的大自然共同探索有效的新人培训方案,以期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
说起自己加入植物组后的收获,药鹞的声音都轻快了起来,“首先肯定是自己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也能持续不断地在环保和自然相关的这条路上深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最近几年我也跟着北师大的植物分类学家在学习理论课和实践课。其次,通过植物组的环保活动,我们学到的东西能在更多的领域或者更广一点的范围运用——或沟通交流、或科普普及,都是很好的。当然了,这中间如果能让热爱自然的种子生长在更多人的心里那就再好不过了”。
2022年8月,小龙门团建活动,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加深彼此了解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团队挑战和互动游戏,增进了成员间的友谊与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第三排右一为药鹞)
02
“社会工作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问起在志愿活动中碰到过哪些困难,药鹞一时没有回答,他说这个事儿就是自己喜欢,要说困难吧真算不上。
“谁也不可能一点都困难没有,谁都是有家庭、有工作、有生活,只不过怎么平衡协调每个人就不一样了。我是把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了。比如说以前做植物调查的时候,每周每个公园要去两次,相当于一周7天,我得去12次,时间上确实是觉得挺紧张的。”
“我自己早上早早地起来就去跑一个公园,然后下班的时候再走一段,中午的话有时候也跑出去了,所以我早中晚都拿出来一点时间去投入做植物调查,到了晚上再整理数据或者学习。
药鹞说单位工作之外,社会工作也是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如果你问他做志愿者会不会跟平时的工作、生活时间有冲突,他只会笑着说:“可以说这就是我现在的工作!与自然相关的八小时之外的投入,更有利于做好八小时之内的工作,二者之间的切换让我感觉非常减压。热爱与付出,是每个人体现自身意义的所在。”
2023年9月23日,南海子鸟赛,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鸟调竞赛,参赛者通过观察比赛,增进了对鸟类生态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最后一排左七为药鹞)
“公园调查”听起来很有趣,能一边逛公园一边把志愿者工作做了,两全其美。实际上,光天坛公园这一个地方就有二百多公顷,药鹞当时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毯式搜索过去的,每一寸土地他都仔仔细细勘察过。有时候碰到公园管理人员不让进的地方,通过沟通,说明自己是进行生物多样性志愿调查工作之后,也就得到园方的放行了。天冷、天热的时候是真的辛苦,冬天没草没法勘测,每年基本上2月底开始12月结束,冬天剩下的那一个多月时间就是用来整理、比对和归档数据了;除了天气因素造成的困扰,夏天还要在草丛里“喂”蚊虫。
2024年5月4日,天坛公园植物观测活动合影,参与者们全程仔细观察和分辨各种植物,记录下它们独特的生长状态。(最后一排中间为药鹞,杨虹/摄)
做一次志愿者并不难,难的是像药鹞这样多年如一日,并且仍然乐在其中。团队中长期的志愿者以50岁以上者居多,这除了他们能有更多空余时间外,跟自身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植物学、鸟类学的专业知识基础都是紧密相关的。药鹞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热爱大自然的伙伴们加入进来,自然之友植物组会有专业的培训确保大家做好相应的调查勘测工作。
03
“做力所能及之事,播撒绿色的种子”
除了参与野鸟观察和植物调查外,药鹞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将自然与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在自然博物馆、公园等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解活动,让他们直观地去认识更多植物种类、更切实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024年5月4日,药鹞向小朋友们科普公园植物,通过这样在大自然中实地科普的活动,寓教于乐,在小朋友们心中播撒自然的“种子”。(杨虹/摄)
在药鹞看来,科普活动不仅是传播环保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激发大家参与环保行动的重要途径。
“公园方有时候为了提高园林的观赏性以利好游客,所以有些调查工作公园管理单位不一定支持。比如引进一些外来植物品种、铲除杂草、打药除虫等等。这些行为对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是有争议的——它可能会破坏土壤的营养价值,也可能会让一些鸟儿失去食物,对大自然而言或多或少会破坏‘公园’这个小生态体系内的平衡关系。但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做这些工作的意义和空间,对吧?”
2024年5月5日,药鹞带领志愿者们在玉渊潭公园观测和记录各类植物,采集了丰富的样本数据。(糖芥/摄)
“我们这代人想要马上让这样的情况做出改变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平常做科普活动的时候,能在那些小朋友的心里埋下一颗爱自然的种子,等他们长大以后走上了各个岗位,说不定就会推动一些改变了呀!”说起孩子的话题他有些滔滔不绝,对于怎么科普才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他也有一套自己的“小诀窍”。更直白地说,药鹞希望通过团队和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公众关注环境问题、参与到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中来。
2024年5月4日,药鹞带小朋友们在公园进行植物科普观测活动,小朋友们都很积极活跃。(糖芥/摄)
04
“有所改善就是值得的”
值得高兴的是,通过这几年的公园调查活动,自然之友已经和多家公园管理方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帮助更多人的自然意识觉醒、认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且愿意接受专业组织的协助和指导。
这不仅是小组志愿者门工作的意义,也是志愿者们工作成果的一种体现。
2024年,植物组和野鸟会依然保持着高频的活动时间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观测并记录下更多更全面的数据以供科研或者环境的进步。其中仅是公园鸟调活动就计划了240余场,“很多时候一天站下来都不止8个小时”。
2024年5月,药鹞带着志愿者们在玉渊潭公园一起观察和记录植物数据。(糖芥/摄)
这样坚持不懈行动的意义更在于数据的长期积累,为科研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使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并应对城市公园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北京多个公园超过20年的鸟类记录,为我们揭示了生态系统中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例如,天坛长耳鸮的消失,与其主要食物啮齿类动物——老鼠数量的减少密切相关,这进一步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平房拆迁、灭鼠行动等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同时,灌木的减少也影响了某些林鸟的生存环境。然而由于树木总量仍然较多,这一变化在数据上并未呈现显著差异,是志愿者们在大量观测数据层层筛选整理才找出来的细微变化。
正因如此,一旦数据发生变化并与公园改造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相关联,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推动改变。例如,北京许多湿地和公园在春季和秋季割芦苇,这会对鸟类繁殖构成威胁。通过科学指导,我们可以确定割芦苇的最佳时间,以减少对鸟类繁衍的影响。
2021年5月30日,天坛鸟调活动合影,志愿者们热情高涨,专注地观察园内鸟类的生活习性,活动结束后,他们围聚在一起,用合影的方式记录下这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难忘时刻。
持续监测和记录环境变化,可以揭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且基于这些数据推动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这些来自于“普通人的努力”,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聊到怎么才能更好地普及环保理念时,药鹞对自己的约束力真的让人惊叹。
“我们自己平时如果一次性物品用得特别多,那你到外边怎么有说服力?你用的各种水瓶子都是塑料包装的,餐饮都是叫外卖,自己去哪都开车,怎么说环保,是吧?当然我自己可能做得比较‘极端’——比如我一个月产生的生活垃圾,一般不超过一公斤,以及我家里空调、冰箱都不用了,家用电器就剩个手机了,连个手电筒都没了。我出门要么就是‘11路’车,要么就是自行车。我是过着比较极简的生活,但环保对于每个人来说还是要切实一点才能行动起来。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出发去做一些‘减法’。”
2024年1月,猛禽监测10周年年会,协作奋斗迎来第一个十年的志愿者们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监测与保护工作,为猛禽的繁衍与生态平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