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在郑州种下“蓝色”种子

2021-10-05

图片


文/子墨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来自河南的闫晓景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小乡村,她总是喜欢到田间乡野玩耍。关于大自然,她有太多愉快的回忆。然而,她又从小看着乡亲们过度依赖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长时间生活在这周边,她觉察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于是,一颗环保的种子在她内心种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守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学生时代的闫晓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环境问题。初中,一次三好学生推选中,被推选的学生需要写一篇文章,年少的她记录下了自己在老家见到的砍伐树林、垃圾焚烧等现象。高考选专业时,因为对环境感兴趣,她毅然选择了地理科学,并在大学时加入了环保社团,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践行环保。同时,她也在寻找社会上的环保组织,渴望加入他们,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期间,她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自然之友,便开始关注自然之友的活动,但碍于地域限制,一直未能实地参与。幸运的是,2017年3月,她到北京实习,在北京她参加了自然之友成立23周年纪念活动。这是她第一次线下接触自然之友,也是在这里,她接触到蓝天实验室项目,现场听到了项目人员分享空气与防霾的相关知识。


而让闫晓景对蓝天有了更强烈渴望的是她毕业后在郑州找工作的那段经历。那时,她每天穿梭在熙攘的郑州市区,灰霾的天空让她无比想念在昆明读研期间的蓝天白云。她希望蓝天实验室项目可以走进郑州,在郑州种下“蓝色”种子。




在与该项目的负责人详细沟通后,她了解到只要能提供免费场地,且保证一定的报名人数,即可邀请蓝天讲师到当地开展共修营。得知这一消息时,闫晓景难掩喜悦,立即和郑州当地的环保组织——绿色中原的伙伴们商量在郑州开展共修营。大家都很明确一点:非常有做的必要。因此,一定要让蓝天实验室在郑州成营,筹办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


为了让共修营顺利举办,闫晓景和绿色中原的小伙伴开始联系场地、设备。她先在绿色中原公众参与的微信群里,进行了一轮预报名,报名人数很是踊跃,这让闫晓景感受到,在郑州,像她一样关注空气质量的人有很多很多……


图片

图片


从专业选择到参加蓝天讲师培训,闫晓景始终在环保路上不断积累,身体力行。随身携带水杯、环保袋,慎重购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她看到学生节约用纸意识薄弱时,立刻准备了专门回收废纸的盒子,让废纸得以被二次利用。她还在办公室设立了纸箱、袋子回收点,很多同事需要这些时,都会到她那儿寻找。大家也意识到她回收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很有用。而她的光盘行动也影响着周边的人。从小养成不浪费习惯的她,吃饭时都本着“吃多少,要多少”的原则,每次吃完饭,餐盘干干净净。潜移默化中,她的同事们也都养成了这一好习惯。有时,她们还会向她炫耀,“你看,我的盘子也是光的。”


在她供职的学校,闫晓景还开展了很多环保小课堂。地理课上讲大气时,她会跟同学们介绍雾霾及其产生原因、危害和防霾措施。这样的引入带来了令她欣慰的结果:学期末,她让同学们写写自己一个学期以来最开心学到了什么,很多同学都写下了雾霾、环保。她深深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是有效的。她也会主动为老师们进行雾霾科普。大家深知这些内容有益,所以也很愿意去做。


图片

图片


同时,闫晓景也努力让雾霾科普走进更多郑州人的生活。她通过发布蓝天实验室干货等文章,让当地越来越多人了解到雾霾科普是怎么一回事。闫晓景觉得,当前郑州雾霾严重,正是雾霾科普的好时机,人们有切身的感受,更会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从而行动起来。参加完共修营的3个来月时间里,闫晓景在绿色中原的支持下已在郑州参与组织了7场相关活动。现在,她也更主动地寻找科普对象。雾霾天,当她看到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嘴里背着古诗词,高高兴兴地放学,但是却没有佩戴口罩时,她强烈意识到要从孩子们开始引导,便想着联系小学部的老师,组织雾霾科普。她还计划着双休日回老家时,也给老家人们科普,让更多人意识到空气问题。


从上学到工作,在环保这条路上,闫晓景一直走得很坚定。她希望更多人了解雾霾相关的知识,科学防护。同事、学生、社区居民都给了她好的反馈,这让她更有信心往前走。她说,很多事情,凭空想时会觉得很难,但如果迈出第一步慢慢做,会发现很多事并没有想象那么难。身体力行,闫晓景在环保路上一步一步前行,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人。





END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