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2018-01-0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及科委的相关规定,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自然之友工作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1.强化政治意识,筑牢理论阵地

政治意识是社会组织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素质。强化政治意识,关键是在保持正确政治方向、鲜明政治观点、严肃政治纪律的基础上,锤炼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作为一名编辑,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切实发挥好社会组织贴近人民群众的特点。在工作中着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自信和认同作为首要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把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向深入。

2.强化阵地意识,增强项目把关力度

社会组织的项目是意识形态的前沿区域,必须保证项目的堡垒坚固、攻防兼备。阵地意识,就是岗位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是每一位自然之友员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备品格。作为社会组织的项目工作人员,要始终对自己在环境保护一线的项目能够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自然之友要始终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确保自然之友的每一个项目都科学、严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把项目质量关,严格审查项目合作伙伴,要求每位项目负责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从而保证项目对于生态文明大局观的引导作用,坚决杜绝有诽谤共产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不利于民族团结、违反公序良俗及宗教信仰、违反宪法等言论观点在任何项目和相关文件中出现。

3.加强创新意识,把控公共舆论话语权

新形势下,社会思想日益多元,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交锋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自然之友传播部门必须在选题策划、传播观念、媒体合作等方面激发创新思维,以应对新常态对媒体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深入研究新媒体发展的趋势,着力推进“双微”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在新媒体时代把握好舆论宣传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加强学习意识,提高能力素质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学习意识,学习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态文明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列入学习范围,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要坚持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把学习业务知识和自然之友发展结合起来。在自然之友业务工作中,常常遇到现实问题、专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交叉地带,合理解决现实问题、专业问题与政治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之一。对于根本政治问题,不容质疑,不容否定。只能坚定不移地坚持,不能有半点含糊和动摇。

5.加强精品意识,争创一流公益品牌

随着生态文明事业的长足发展,环保公益事业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投入,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当中。无论行业形态如何改变,保护的有效性依然是自然之友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自然之友的定位上,要从社会发展趋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不断找到切入点、平衡点、增长点,不断增强自然之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见性,打造更好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的反应生态文明事件新经验、新成果的有口碑的品牌。

6.树立常态意识,加强监控力度

自然之友要切实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的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方向。树立常态意识,加强监控力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定期传达上级部门意识形态管控情况,加强舆情监控力度,严格执行有关领导的制度规定,做到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绝不让事情扩大和蔓延。做好自然之友的项目和传播业务把关工作,严把质量关。严格落实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审核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涉外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7.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自然之友理事会负责解释。

  

  

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

2018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