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水
图/ 青水及玲珑伙伴
视频/ 大蒙子
2025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玲珑计划回到了春季线下工作坊的老地方——杭州·青山村,携44位玲珑共同体成员(玲珑伙伴、导师及支持伙伴们),共赴一场创造链接与“玲感”探索的行动者聚会。
今年的主题是「我们的聚会」,伙伴们在万物生长的季节看见彼此,看见气候行动的更多可能性,在分享与倾听中看见“我们”的成长,在交流与共创中建立持续行动的信心。

玲珑计划2025年春季线下工作坊合影
杭州·青山村·青山自然学校
相较于以往的线下交流,今年这场「我们的聚会」更加开放与丰富。伙伴们从对“春天的感知”分享开始,在对山花、雨水、微风充满生命力的体察描绘中展开每一位宝藏伙伴的分享与连结:
🔹我们在平行时空中分享伙伴们一年来收获的最新行动发现与困惑;
🔹通过在地自然体验向自然吸收能量,回归关注环境议题的初心;
🔹在社群成员的真诚分享中合奏共鸣,看见自己与伙伴们独一无二的闪光价值;
……
步入平行时空 · 链接伙伴,看见更多可能
“平行时空”是由玲珑伙伴们自由发起的小型主题交流活动,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项目成果与行动经验,与气候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或是在细分领域或区域性行动网络作招募与共创。今年是“平行时空”开展的第三年,参与的伙伴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为我们带来了26个分享主题,涉及性别、野生动物保护、脆弱人群、可持续时尚、食物、农业、教育、自然保护地风险管理等多个与气候议题交叉的最新发现。最终我们落地了5场最受关注的主题分享,也见证了新“玲感”的诞生。
平行时空1:气候行动性别主流化

三期伙伴王萤带来了关于“性别与气候行动”的平行时空讨论,通过案例分享,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性别视角在气候行动中的重要性。讨论涵盖了“性别认知”“性别盲区”“女性身份的多样性”及“女性在不同领域的独特经验与智慧”。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项目设计中更好融入性别视角,推动气候行动中的性别平等。
时空主理人@王萤说:
我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性别主流化的推进不仅需要全球理念,更离不开本土实践的扎根与生长。将性别视角纳入气候变化行动,不仅有助于消除结构性不公,也为促进性别平权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参与者@家欢这样说:
在王萤的讲述中,我看到了“气候变化”与“女性”这两个重要的议题是如何具体并细致而微地体现在云南乡村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感谢王萤和她的团队深入乡村,让那里的女性获得力量与支持,在每一日的耕种与家庭劳动中,增强韧性,丰富生计的同时,也回应着气候变化。

▲伙伴们讨论如何将性别视角纳入气候变化行动

▲时空主理人王萤作为代表分享小组共创成果
-
平行时空2:气候课堂共创

四期伙伴罗文堃带着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疑惑,与大家共探“怎样在农场的田间建造‘气候科普与土壤科普’的自然课堂”。交流中,罗文堃分享了行动中依托农场作气候教育效果不明显的观察与思考,来自自然教育、自然保护、食育与可持续农业背景的伙伴们从各自的经验出发,贡献自己的智慧。
时空主理人罗文堃(罗洛)说:
大门寨是个种玫瑰的生态农场,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土壤退化导致玫瑰减产。在玲珑计划支持下,启动了土壤改良项目,却在实践中遇到挑战:如何将抽象的气候数据转化为自然场景中的有感体验?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引发公众共鸣?如何将技术性农事转化为有传播力的气候行动故事?基于这些问题,想到了做气候课堂共创的“平行时空”活动。
参与者@张卉(芋头)这样说:
我被“气候与土壤科普”的主题吸引而来,得到了远超“自然课堂”之外的启迪与感悟:一是认清了一个误区:自然教育并不是把教育课堂转移到大自然中就行了;二是收获一份真知:自己→员工→志愿者→客户,把自己的生活与心境梳理好,才是万事开始的核心;三是找准一个方向:找到并充分挖掘自有内容与特色,并围绕其来打造经营,才能彰显独特价值,吸引精准受众……很高兴与玲珑伙伴们在田间畅享共创,点滴记录不仅有助于大门寨的经营发展,于我个人而言也受益良多。

▲罗洛向大家介绍土壤改良项目背景

▲时空主理人罗洛作为代表分享小组共创成果
-
平行时空3:气变与健康共修营

玲珑导师/2024年行动者卢辉为我们带来了2024年气候行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坊”的最新项目进展,同时借由此次平行空间寻求一起参与科普工具包共创的支持伙伴。
时空主理人@卢辉说:
平行时空的分享过程中既有科普工具包创作实践者的“现身说法”,又有产品设计思维的建议、资深媒体人的目标人群传播建议,再次惊艳于玲珑社群多元链接的力量。
参与者@何雨璐这样说:
参与气候变化与健康共修营的“平行时空”环节,我真切感受到伙伴们集体智慧的碰撞。尤其在工具包设计这个环节,聚焦核心功能与延展性的讨论让我豁然开朗,而关于传播“增长点”的头脑风暴,更像点亮了大家行动的灯塔。这种跨领域共创,让复杂议题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气候健康的未来充满信心。

▲伙伴们从多元的视角链接共创创新的科普工具包

▲时空主理人卢辉和小组成员一起分享共创成果
-
平行时空4:未来思维分享

玲珑导师李雁带来的“未来思维分享”,从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分享开启,通过讨论+游戏互动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如何看待不确定的世界与漂流中的自己”。
时空主理人@李雁说:
因为自己的未来思维探索很有收获,我想这可能对伙伴们也有用。我分享了“多元未来”的理念和个人觉得有用的两种工具,帮助伙伴更开阔地推演趋势、探索深层叙事。大家还试玩了未来卡牌游戏,跳出理性框框共同创作,寻找未来体感。伙伴们总体反馈非常积极!
参与者@于坤这样说:
李雁老师带来的未来思维分享超级棒,给我带来最大的启发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思考未来的脚手架。其中Jim Dator 的四种未来理论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一是持续增长(Growth),当前趋势延续(如资本主义经济无限扩张)。二是崩溃(Collapse),系统因危机瓦解(如生态灾难引发社会崩溃)。三是约束社会(Discipline)通过严格规范维持稳定(如宗教或生态专制)。四是转型(Transformation),技术或价值观颠覆旧范式(如AI觉醒或意识上传)。这一模型强调未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可能的。这让我增加了一种意识,即未来不是虚无缥缈或者危机重重的,而是作为一个公众,每个人都有理解并参与未来构建的能力。未来的权力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并行动的人。我认为用未来思维的方法思考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棒的过程,感谢李雁老师带来的这么有趣实用的分享呀!

▲李雁为大家分享“未来思维”

▲时空主理人李雁作为代表分享小组共创成果
-
平行时空5:mini生物多样性拼图工作坊

三期伙伴张蕾和王若瑜为我们带来了mini版本的生物多样性工作坊,在一个半小时的沉浸体验中,引导大家感受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度依赖,理解了人类活动如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时空主理人@张蕾说:
这个工作坊的灵感源于一个核心问题:在我们持续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议题,生物多样性往往被忽视,而这次活动正是一次恰到好处的补充与延展。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三个轻松有趣的生态系统小游戏,随后是重点环节——找到39张基于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框架设计的卡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梳理和连线,构成一副完整的拼图。最后,大家为共同完成的拼图作品取名为 ——《生生不息,少即是多》。这个名字凝练地表达了伙伴们的共识:唯有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减缓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侵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才有可能生生不息。
参与者@志超这样说:
原以为会陷入资源争夺的博弈游戏,却遇见一本用200页逻辑与触感层层展开的生态报告。两位主理人的风格如草原季风般互补,既有留白的哲思,又有硬核的生态学知识。当草原保护的行动者双龙大哥说起四月孵蛋的水鸟保护着六枚鸟蛋的场景,我听到了因气候变化而日渐急促的啼鸣。

▲伙伴们在梳理和连线框架设计的卡片

▲大家共同完成生物多样性链接拼图
一场自然体验 · 回归当下,链接自然
本次工作坊的另一个亮点是由伙伴们分别带领的三场在地自然体验活动,我们跟随领队在青山村穿梭竹林、探访溪流、在五感探索与诗歌共读中重新链接自然,缓解气候行动中的焦虑与疲惫,为自己充电。
自然体验1:认识青山村的溪流
(了解气候、水生态和我们的关系)

▲大家聚集于溪流中上游观察溪流
二期伙伴梁哲韬(嘉辞)为大家带来溪流“四看”的方法——通过看水、驳岸、生物、底床,了解溪流的现状。通过徒步青山村,引导大家认识溪流及其周边的生物,一起思考它们和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溪流的影响,并各自分享与溪流、河流、水的故事和记忆。
领队@梁哲韬(嘉辞)这样说:
青山村有许多天然溪流,它们有的保持着原生的样貌,在山林之间;有的已经成为村子的一部分,与村民生活相息。在两年前我第一次来青山村的时候就被这些美丽的溪流吸引,在观察和拍摄它们的过程里也逐渐了解到它们和当地生态和气候的相互关系。
参与者@刘金梅这样说:
原来小溪的两岸,并不一定都是平原,也可能是略微陡峭的小山丘。在嘉辞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一片初春的竹林,拿着“显微镜”“解剖”式地观察一条小溪。嘉辞向大家抛了一大堆问题,让大家对溪流和它的周边生境有了基本认识。小溪不如大江大河那样宽广,也没有大海那么壮阔,但是嘉辞用他丰富的生态知识,让我们第一次用心认识了这个身边的朋友,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的一条小溪其实也孕育着一整个依赖它的生态系统。

▲嘉辞为参与者讲解溪流导览

▲参与者驻足桥上观察溪流下游生态
-
自然体验2:龙坞水库的户外徒步

▲若瑜带领大家往龙坞水库方向徒步
三期伙伴王若瑜,也是此次聚会的在地合伙人,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轻松又充满惊喜的“踏入青山”之旅,从大草坪出发,沿着手作步道一路走向龙坞水库。若瑜也穿插分享了关于青山村的各种小故事,有开展水源保护和手作步道修建的经验,也有关于村里的猫猫狗狗、花草鸟兽和形形色色的新村民,让这次“踏入青山”的徒步之旅不止有风景和汗水,也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了青山村的生态。
领队@王若瑜这样说:
彼时连日的阴雨短暂放晴,空气里带着刚被洗过的清新气息,大家在阳光里慢慢走进山林,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虽然一路上的爬升让不少伙伴在坡道上气喘吁吁,但当龙坞水库的水面逐渐出现在眼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
参与者@张温这样说:
作为一名刚从沙尘天过来的北方人,对青山村的自然景观印象非常深刻。漫山遍野的毛竹,郁郁葱葱的生长,林下很多的春笋正在冒尖,蕨类植物竞相出芽,苔藓正在开花,山中的满山红,映山红也在渐次盛放。每种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山中的步道是极好的自然体验道具,到处都有关于杭州青山村的特有物种的介绍,是非常好的自然体验径。在步道中,不断可以聆听鸟鸣声。在清晨,我们还看到了四十多种鸟,真可谓鸟运亨通。

▲伙伴们在徒步过程中解锁观鸟体验
-
自然体验3:自然五感体验游戏

▲蒙眼感受自然是种怎样的体验?
二期伙伴陈君超选择青山自然学校作为体验场域,通过“记忆中的自然物”“照相机”生态摄影引导大家尝试暂时关闭视觉,摆脱理性束缚,觉察身边的自然,回归感性本真。
领队@陈君超这样说:
看到伙伴们重获内心的安定,感知力被唤醒,我无比欣慰,希望自然五感体验能常伴大家。
参与者@贾穹这样说:
大自然处处有惊喜。有一个环节是闭上眼睛,用其他感官感受自然。冬天带我到了一处及其普通的草面前,触摸完,本以为要去下一个,不过冬天又给我闻了闻,我当时脑子中的问号、感叹号、省略号交织在一起。可我自己闻却什么味道都没有,后来冬天告诉我,所有的草搓一搓都有味道……
活动虽止,影响未尽,它激发了大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与深层关注。跟着君超的引导,我们或许可以——
“回忆一下你的童年
为什么无忧无虑
因为没有那么多理性
更多是感性的,新鲜的,雀跃的
从而美好
在自然中,成人更多是要去做
忘记、放下和关闭的动作
比如,关闭用得最多的视觉感官
为其它感官让道,做开通的动作
比如,去忘记我们人对自然万物的命名
甚至那些众多理性的认知与思考
比如,获得理性目的有时明显更功利
这些也不都那么的重要
放下、忘记那些我们已习惯习得的
过载信息法
在自然中,去做减法
回归到最初的起点
再重新去感受、去连接
去唤醒我们本有的丰富感知力
当你能重新连接到自然
那些美好感受就又鲜活过来
它会使内心更安定与富足
力量感就回来了
自然五感体验
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永不过时
走进自然中
时常放空一下吧
做一个去班味的人”
(该引导词出处来源于自然体验参与者共创)
春日分享荟 · 看见“我”的成长与“我们”的价值
在集体社群活动「春日分享荟」中,伙伴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在气候行动中的实践与体会,回望来时路,也点亮彼此前行的方向。这是一次属于“我”的表达,也是一场关于“我们”的共鸣。在彼此的分享中,我们重新认识气候行动的价值,汲取向前的力量。
主持人@李盈说:“在情绪工作坊环节中,我们一起用身体觉察开启觉知,用情绪语言串联彼此的行动旅程。设计这个环节的初心,是希望大家能在倾听与回应中,看见自己行动背后的情绪与成长,以及我们在集体气候行动图谱中独特的位置。这份共鸣和连结,是继续前行的重要能量。”

▲伙伴们用身体觉察来开启自己的觉知

▲参与者利用情绪卡片的提示来回顾气候行动历程

▲向彼此分享气候行动故事,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在气候行动图谱中看见“我们”的价值
更多连结同时在发生——玲感小酒馆营业啦!
每一次相聚都少不了“围炉夜话”环节,这一次受导师刘晓雨与三期伙伴贾穹的启发与志愿支持,这个“民间自发”的活动正式拥有了姓名“玲感小酒馆”。伙伴们在这里互相倾听,吐槽、分享行动中的挑战与心得,并彼此激励,为个人成长和彼此合作注入力量。
玲感小酒馆店长@刘晓雨这样说:
我一直觉得玲珑伙伴们在项目实践期可能需要更多的陪伴和鼓励,这不仅仅是指对伙伴行动项目的指导和帮助,可能更多的是在情感上和情绪上给伙伴们鼓励和支持,让大家知道我们永远都在彼此的身边。

▲伙伴们在篝火旁畅聊
更多的连结在两天的聚会中同时发生,我们在玲珑邮局投递着相聚的共鸣与行动灵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启发,一起分享精心准备的小礼物,表达“网友奔现”般的兴奋与对“玲珑大家庭”的爱。
一起来听听伙伴们的感受:
@嘉辞(三期伙伴):
这次的活动中我把“溪流四看”的方法设计得更系统和清晰,并更多地通过青山村的溪流引申到大家身边的溪流和我的玲珑计划项目上,让我在项目期的工作被更多人看到、被讨论,同时也收到了一些令人开心的夸赞。不过也遇到了一个小遗憾,在前两年我发现并拍到十分美丽的一片水下生境,这次去的时候发现已经消失了,从水下森林变成了插满引水管的水渠,也让我对溪流科普及影像记录的工作更有紧迫感。
@张卉(五期伙伴):
初次参与玲珑春聚,在青山村的竹林清风中感受到行动的力量!在跃动的篝火前,听伙伴们细说如何一点点撬开公众认可的大门,如何一步步探索前行——没有宏大叙事,唯有“身体力行”的细密针脚。归程时节正值满山新笋拔节,恰似躬身践行的玲珑伙伴们,个人微小的努力,终能成就漫天绿荫。

▲在欢声笑语中记住彼此




这是一场在春风中悄然绽放的相聚。
初到青山村,春寒料峭,小雨裹着冷意;而临别时分,阳光终于破云而出,春日回温。就像每一个刚来到这片土地亟需充电的人,在这里彼此靠近、抱团取暖,慢慢拉满能量条,重新出发。
我们尝到了伙伴们带来的风味与心意——春笋的鲜、糖饼的甜、花茶的香、咖啡的甘洌,这一切就像春日里的一缕暖阳,轻柔却有力量。
我们也收获了新的观点、未曾触及的概念、意料之外的灵感,如同春天万物悄然生长,在不知不觉中唤醒内在的丰盈,生生不息。
而最珍贵的,是那些在注视与言语中传递的能量——来自彼此的支持、鼓励与信任,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方向,更坚定地迈步前行。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条气候行动的路上,每一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孤单前行。

▲一场春天的聚会,不止于相聚,更是一次彼此滋养、持续生长的旅程
2025「我们的聚会」结束了
同时也是新的开始
玲珑计划六期招募将于4月22日正式开启报名
(点击文末关注“自然之友”,期待和你相遇)
让我们
一起期待遇见未来的新伙伴!
一起期待玲珑共同体的未来模样!
一起期待公民气候行动的未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