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在地球和塑料之间,我选择地球”

2024-07-23

感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XIn壹佰计划对自然之友的支持


-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哪些来源于石油?

-身边常见的儿童塑料用品有哪些健康风险?

-我们能找到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吗?

-除了对一根塑料吸管say No,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7月6日,小暑节气这天,夏天掏出了她浓烈的热情,超8.5万人次的线上观众与近30名现场观众也怀揣着自己的热情相聚自然之友、喜马拉雅与极氪联合发起的“零废弃生活,从减塑开始”主题读书会,畅谈了这些话题。




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莲蓬带大家了解塑料的前世今生

现场观众阅读绘本

小朋友积极参与互动


错过了读书会仿佛“错亿”?!

不要紧,这里有一份「省流版」的读书会速览!



这次的读书会围绕新鲜出炉的绘本《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展开。


这是一本以吸管简史为起点,探讨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非虚构图画书。


从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芦苇到二战后医院里的可弯曲吸管,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改进吸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然而,这种小小的日常用品正悄无声息地加剧着全球塑料污染。


本书从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塑料吸管切入,分析塑料污染是怎么发生的、该如何解决,启发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让我们呼吁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说出这句话开始:“这是我使用的最后一根(塑料)吸管!


📌奇想国童书的特约编辑孟欢老师分享引进出版这本绘本的初衷。

 

📌本书的翻译林莜竹老师分享翻译过程中的感触以及书中的细节和故事。

 

📌北京二中国际部高一学生荷花介绍自己在小学五年级发起的“Byebye塑料吸管”公益项目。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传播主任李本本用亲身经历和详实的数据讲解了塑料的健康风险。

 

📌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的发起人汤蓓佳带来“零废弃mini展”,分享减塑生活我们究竟可以怎么做。


这次活动像一颗投出的石子,很快地激起了涟漪。


我们在活动结束第二天收到了参加读书会的小朋友胡杨写的收获与感想。


(向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口述/胡杨  整理/木棉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零废弃读书会,在那里我了解到了什么叫零废弃。做到零废弃其实很难,但我们要把0作为一个目标,然后无限趋近。


为了这次活动,我提前在哔哩哔哩上看了自然之友的视频做了功课,了解了3R原则:Reduce(减少入口,真的需要那么多吗?这与Less is more的极简主义相通), Reuse(已有的在丢弃前多次重复使用), Recycle(实在不能用了就分类回收),也知道了出门环保五宝:环保袋(购物、装东西)、饭盒、餐具、水杯、手帕(替代一次性纸巾)。汤老师分享将3R扩展到5R:Refuse(拒绝,区分需要与想要)、Reduce、Reuse、Recycle、Rot(堆肥降解),也切实见到了出门五宝的携带与选择。


塑料的发明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塑料制品经济实惠,无处不在。莲蓬阿姨的分享让我知道牛奶盒、易拉罐、一次性纸杯、玻璃瓶装饮料上都隐匿存在塑料;而无纺布和一次性口罩、湿巾也都是石油做的,无纺布袋的成本是普通塑料袋的17倍,但是它所需要的降解时间和塑料是一样的。李老师分享他们实验小组针对我们认为环保的带有PLA可降解标志的袋子降解试验,发现普通土壤中长达三年都没有自行降解。PLA袋子是用粮食做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还会带来粮食浪费问题。而普通PET、PE、PP、PC等塑料降解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大量的塑料垃圾填埋会占用陆地、进入海洋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严重危害生物健康。李老师还分享了电商塑料制品的安全抽检结果,提醒我们购买要认准3C认证,在这么高的增塑剂以及双酚A超标情况下,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无疑对我们身体大有益处!


而林筱竹老师翻译的《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以及汤老师的分享都让我们思考以前生活方式与现在生活方式的对比(尿片儿→尿不湿;布制卫生巾→一次性卫生巾;布袋子→塑料袋;竹筒/水杯→无处不在的一次性饮料杯;皂角、无患子→洗发洗衣液;碱面儿籽粉洗碗→洗碗液),让我们思考我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是否正确。以前的生态都是一个循环圈(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生物降解者),而现在由于人工塑料的加入这个圈变成了断裂的链。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高一的荷花姐姐给我做出了示范。她五年级时就发起了“Byebye塑料吸管”活动,一开始是在校内各个年级去宣传,号召全校同学将学校下发的吸管积攒起来回收。后来发展到校外小区宣传这个活动。而在帕系自然活动中,都使用手帕代替一次性纸巾,好用且环保。莲蓬阿姨也通过身体力行,展示了把喝完的牛奶盒儿、酸奶盒洗净晒干压扁,将塑料瓶盖收集起来,积少成多后这些低价值PP塑料都可以被回收。莲蓬阿姨和现场的另一位零废弃理念阿姨都做到了六年都没有买一件新衣服(内衣袜子除外),太让人佩服了!


所以做到零废弃,我们需要从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做出改变。解决之道是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少点外卖、拒绝过度包装、理智消费),重复使用耐用品,如出门带环保五宝。Ruduce是最高级的白魔法,能打败垃圾这个黑魔法。如果垃圾已经产生,做好垃圾分类是减少环境伤害的最好方式!先区分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然后不可回收垃圾中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厨余垃圾),纯净的厨余垃圾(不要带汤)经过堆肥处理,可以被再次利用或降解。干垃圾中的有害垃圾放到有害垃圾桶,因为他们对环境危害太大了;其他垃圾后续只能填埋或焚烧了。


经过这次分享会,我立下军令状,以后买东西前多想想是需要还是想要(refuse);整理物品搞清楚自己有多少物品,少点或不点外卖,减少网购带来的一次性包装问题(reduce);继续随身携带布袋子和水杯,饮料用不锈钢吸管或不用吸管,我要养成用手帕的习惯了(reuse);目前穿不了的衣服和鞋子继续循环给小弟弟吧(reuse)。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目前我们家的牛奶袋已经洗净晾晒中,希望楼下的环卫叔叔可以免费收下(recycle)。我家的干垃圾桶都带提手不用垃圾袋,这点继续坚持;湿垃圾做好了分类工作去掉垃圾袋(之前积攒的塑料袋)倒在楼下的绿色厨余垃圾桶(等家里的塑料袋用完了尝试湿垃圾也不用塑料袋)。


零废弃的生活必然会有一些不便利,我们要学会享受这种不便利。坚持每日行动,趋近于0!期待有一天我能做好并鼓起勇气像荷花姐姐一样成为一名公益环保宣讲员!


胡杨小朋友(左)与莲蓬(右)合影


加油胡杨!期待有一天也能听到你的零废弃生活实践故事~


每位嘉宾的分享干货满满,现场观众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笔记”。最后的Q&A环节也在现场引起思想的碰撞,以至活动已经结束,大家还不愿散去,讨论塑料对我们的危害,交流零废弃生活妙招。




无纺布、可降解塑料这些所谓的“塑料替代品”并没有想象中环保(下面的视频给你答案)


关键还是要减少一次性消费,在消费行为开始前三思再三思。




《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书中提到一个9岁的美国男孩关注到了身边塑料吸管的浪费行为进而发起“无吸管行动”。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渺小,每个人都是“零废弃”这件事最小的行动单元。


践行零废弃生活、减塑,从大的视角上看是因为我们关心地球,想要保护自然,给环境“减负”。而把视线拉回自身,我们只是在不过多改变原本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节约下了宝贵的资源,也让我们自己活得更加安全和健康。



再次感谢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喜马拉雅、极氪。



“零废弃”生活听起来很难,但是拒绝一根塑料吸管、拒绝一个塑料袋其实并不难。


不如从今天开始,从下一次进饮料店、超市开始,尝试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