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最新信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COP15)第一个阶段已定于10月11日-15日在昆明举行。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再度唤起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思考:无论美丑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值得被保护。而我们也应该身体力行用行动真正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99公益日马上要来了,这一次我们联合北京乐高探索中心推出了5款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盲盒,欢迎热爱自然的你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用行动守护大自然!
以下文章来源于TEDxGuangzhou ,作者张伯驹
圆滚滚的身材和啃竹子时的憨厚,大熊猫的萌能让它成为动物园里最受人们喜爱的动物。我们似乎乐意且天然喜欢颜值高的动物,专注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人张伯驹通过大量的检索发现,那些俗话说“长得丑”的物种,也因此在保护资源上往往变得非常弱势,但事实上它们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也是非常关键的。
30 年间,民间环保组织在一步步地撬动改写濒危动物消亡史的力量,作为个体的我们,挪开手机屏幕去亲近自然,觉知自然的美好,大自然或许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选择做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声人。
这个演讲在 TEDxGuangzhou 2020 大会中作出,并由 TEDxGuangzhou 团队挑选整理之后发布。以下是演讲视频和内容。
大家好,我猜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孔雀吧,或许很多的朋友们也看见过真实的孔雀。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在我们所生活的亚洲,事实上一共有两种孔雀,一种叫做蓝孔雀,一种叫做绿孔雀。今天一开始我就很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分辨一下这两种孔雀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我们看看外表吧。看外表首先要看脸,蓝孔雀的脸是白色的。绿孔雀有着明黄色的脸颊。其次我们看颈部,俗称脖子。蓝孔雀的脖子就像裹着一圈宝蓝色的,非常丝滑的这样的一个融金一样这样的一个围脖,而绿孔雀是由这种亮绿色的鳞片包围起来的颈部。
我们还可以看看头。在蓝孔雀的头上,有的像小扇子一样的,我们叫做扇状的羽冠,而绿孔雀大家发现是不是这种一簇一簇一根一根组成的?我们管它叫做簇状羽冠,这些都是他们外形上的区别,事实上他们还有起源的区别。
蓝孔雀起源于南亚次大陆、斯里兰卡、印度这些国家,经过了大量的人工繁育以后,去到了很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大家平日看到的孔雀,几乎全部都是蓝孔雀。绿孔雀是中国的原生种,所以我们从古至今大量的神话故事,艺术作品,文学里边,孔雀的形象都是绿孔雀,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边的美丽的大鸟。
当然这两种孔雀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区别,就是他们的数量。在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孔雀分布于各地,但是绿孔雀只占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部分是蓝孔雀。
在中国的境内绿孔雀已经不足五百只了。五百只是什么概念呢?我想说到珍稀动物,大家就会想到大熊猫,大熊猫现在在我们国家的数量超过了1800只野生种,所以绿孔雀的数量远远的小于大熊猫。就是这样的一种非常珍稀、濒危的动物,它全部都生活在云南,在这片红河的中上游地区的一片山谷当中,是他们在国内最后的、最完整的一块诺亚方舟。
守护绿孔雀最后的家园
但就在三年前的春天,这个宁静的山谷里传出了一片的爆破的声音,一个大型的工程已经开始修建,而这个工程一旦建设,就会使得整个绿孔雀的栖息地荡然无存,绿孔雀也将遭遇到区域性灭绝的这样的一种结果。
了解到这个威胁以后,我们立即组织了一个混编小分队去到现场,包括了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科学家,包括律师,包括摄影师,还有探险家。面对的这样一条奔腾原始的河流阻隔在我们和绿孔雀栖息地之间,我们选择了用野外探险漂流的方式去进入无人区。每天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得在河上使劲地划桨,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险滩,然后在科学家的指引下,去到应该进入的山林,然后进入到我们的科考的工作。
我们会靠岸以后拿着很多的装备上山到林子里边,到了林子里边以后,我们发现无人区里有大量的发现。比如说,在沙滩上看到了很多绿孔雀的脚印,在丛林中发现了很多绿孔雀掉落下来的羽毛。大家发现那一抹亮绿了吗?还有我们在整个绿孔雀栖息地布下了非常多的红外线触发相机,他们不用在我们的身边,但可以自行的去发现绿孔雀的踪迹,于是拍下了很多绿孔雀的身影。
就像这一只,它远远的向我们走来了,它走来了,它发现了相机,诶,好像不太能吃。它留给了我们一个屁股。这样的视频我们多达上百幅,还有很多的照片,还有很多的科研的文章。
那,我们在当时一次一次去到现场的发现中,我们看到,大家还记得刚才举着绿孔雀羽毛的那张照片吗?就在那个地方,在未来的不到半年时间内可能就要被清掉,再过一年两年,它的上方几十米处,就会是一个巨大的水库的水面。也就是说现在大家看到的所有画面都会沉入水底,荡然无存。绿孔雀不会说话,这片山谷也不会说话,但我们会说话。
所以我们作为环保组织,把这些一次一次去到野外收集的这些素材,凝聚成了我们的案卷,凝聚成为了我们的证据目录,并且把它递交给法院,代表公众的环境利益提起了诉讼。这就是绿孔雀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起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案件。
这个案件已经经过了开庭,不止一次的开庭,在我们的法律团队的努力下,现在这个工程已经暂停施工,绿孔雀的家园得到了暂时的保护。但我们觉得这远没结束,所以我们依然在利用法律的武器继续的往前推,我们的目标是,让绿孔雀最后的家园永久性的不受伤害。
在我们用法律的方式在努力的同时,我们感到并不孤独,因为有大量的朋友们和我们开始认识并肩向前。比如说很多的媒体的记者,很多的艺术家,很多的创作者,他们用报道,他们用艺术创作和音乐歌曲等形式去关注绿孔雀,去把绿孔雀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还有全国各地的很多的家庭,以及他们的孩子们,他们会画下绿孔雀,还会寄给我们,鼓励我们。很多的朋友都说,你们一定要努力,你们一定要坚持。绿孔雀那么美丽,千万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就消失掉了,我们也会和你们一起行动下去。
是啊。其实保护这些动物并不仅仅关乎他们自己的命运。因为保护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的未来有直接的相关。这是为什么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里边,我们的联合国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两个都是和他们有关,包括十四——水下生物,和十五——陆生生物。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经济论坛今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趋势报告中,生物多样性锐减,会被列为全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三大风险最高,且一旦出现对人的影响最大的风险之一。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奔走行动
正是因此,在保护绿孔雀的同时,我们还在保护另外的一种动物,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动物它叫什么?扬子鳄。我们从课本中可能还依稀能够残存一些记忆。扬子鳄也是我国的特有种,它的数量比绿孔雀还少,还濒危,现在在中国的野外已经不足150只了。这里是扬子鳄在安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的地方,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地方也遭受了破坏,破坏者在本应该属于扬子鳄栖息地的湿地和滩涂建起了大量的别墅和会所。
我们发现这个情况以后,依然是去到了现场,取得了大量的证据,把这些证据整合出来,去到法院提起了另外的一起保护扬子鳄的环境公益诉讼,我们希望用法律的手段能够去追索属于这些爬行动物的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
然而,这个行动的过程并不顺利。至今这样的一起案件还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正式的开庭。这个案件和扬子鳄保护的事件也没有得到很多的报道,至今只有这样的一篇报道,我们也在非常努力的和各界的朋友在讲述扬子鳄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合作或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合力。
但是很多的朋友跟我们表示爱莫能助,还有一些朋友会表达的更直接一点,他们说,这个鳄鱼的长相,实在是难以形容。还有一些更直接,当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他们会说有点吓人。美丽的绿孔雀,当他们生存遇上危机的时候,大家纷纷的站出来,关注行动,奔走呼号。其貌不扬的扬子鳄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大家表达爱莫能助。每每听到这样的反馈,我就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在想难道都是濒危的野生动物,都是家园受到破坏,但他们不同的反应,他们得到的不同的关注,难道真和他们的外貌有直接关系吗?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于是进入了进一步的检索,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外貌上有优势的人,所以我开始大量的去检索。
所有的动物都因它们的理由而存在,无论美丑
我在 2016 年发表的一个叫做《哺乳动物研究》的这样一个学术期刊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这是两位澳洲的学者,动物学者,他们检索了 20 年来全澳洲 14,248 篇所有的和哺乳动物有关的学术论文、会议文章和著作书籍,从里面得出了一系列发现。他们发现所有的研究成果当中 73% 的文章都聚焦于考拉、袋鼠这些有袋类的明星物种,而在哺乳动物中占 45% 的啮齿类动物,比如像耗子,各种耗子,占 45% 的啮齿类动物,他们得到了研究文献的关注,只占 11% 。
这个巨大的反差,也让这个学者进一步的去探索,全球包括所在国绝大多数的保护资源,都倾向于了那些看起来更有魅力的明星物种。而这些看起来不够有魅力的,俗话说就是长得丑的这些物种是非常非常弱势的,在保护资源方面。那么事实上他们也是非常关键的,应该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更多保护资源的。
在经历了这一番探索之后,我发现原来连科学家、研究者他们在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当然背后也有科研资金的关系,也是会受到动物颜值的这样的影响。那么到底对于动物的颜值的这种评判是来自于哪里呢?还是来自于我们人类。我想或许就是我们人类在社会中对于彼此的一种评判,映射到动物身上而已。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还是会习惯于和那些外表看起来更顺眼的人打交道,还是更愿意去不自主的去支持一些看起来更舒服的人的主张,他们的观点,或者他们的作品。
有时我在想,在很多人里边我们也在反思,我们经常有一个词叫以貌取人,这是一种标签,甚至是一种偏见。但是映射到动物身上,或许就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后果。大熊猫被贴上了可爱、憨萌、蠢萌、愚萌等各种的标签。当然它是我们的动物保护领域中的不折不扣的最大的明星物种。
这些年来得到了巨额的保护资源,令人可喜的是在巨额的保护资源下,他们现在的数量已经不断的攀升,甚至他的保护等级下降了,这是好事。因为数量增多了。
而长得没有那么萌的穿山甲,运气也没那么好。这些年来,全球的多种穿山甲,不论是亚洲还是非洲,他们野外的物种都在大量的被杀戮,他们也得不到足够的甚至只能得到很少的关注和资源,只有最近这些年才有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在努力的为他们筹集资源,但是还是很难。而他们现在的保护等级上升了,从中国的二类保护动物刚刚上升为一类,也就是说濒临绝迹。
绿孔雀、扬子鳄、考拉、蝙蝠、大猫熊、穿山甲,望着这些动物的脸庞,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人类的审美能够去影响到这些野生动物的命运和他们保护的资源的分配的话,那是不是我们人类智慧需要去超越的一部分呢?或许在这个世界上,不论珍稀与否,不论长相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因他们的理由而存在,或许也包括你和我,谢谢。
现场问答
以行动去真正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Jimmy:我看到有观众起立鼓掌。有人学会了。谢谢伯驹带来那么好的一个演讲。
我想,包括刚才君言的分享,您的分享,可能有观众会想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跟我们说一下,普通人都可以怎么样支持到你们的工作里面吧。
张伯驹:我想有几个层面吧。一个是说可能对于我们所在的各自的环保组织来说,欢迎大家可以更多去关注我们的行动,因为其实关注行动有很多的方向,比如说可以成为我们的月捐人🔗🔗欢迎你,下一位自然之友的月捐人,那也可以不用捐赠的方式,还是传达我们所关注的这些保护的行动,让更多人有了解,有关注、有所行动。
当然其实作为我们来说,不论是自然之友还是绿色和平,我们都不是为一个机构的生存而行动的,而是我们的机构是为了一个使命而行动的。就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真正的关注这个世界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边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去关注发生,推动解决。从另外一个方面上我们也可以考虑,我们更多的去亲近自然,去享受自然。在手机屏幕和自然的天空上边,我们可以选择后者。其实很大程度当我们和自然的连接增多了,自然你就不愿意去放弃或被别人剥夺这样的连接了。
那还有一点,其实之前跟 Jimmy 也说到,可能今天的这个分享并不只关乎于自然保护,而是我想,这就是和我们人性中一些一直存在的东西去多做一些思考。很多时候当我们和自然的关系相处,当我们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最重要的永远都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所以如果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让我们和自己的关系能够变得更好,那我们和别人,以及和自然、和野生动物的关系,或许就都会变得更好一点。
请与自然之友一起关注野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存处境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同时,如果你想支持专业的机构做更多专业的事,也诚挚地邀请你成为大自然的合伙人,加入自然之友月捐计划。
自1993 年,梁从诫先生创办自然之友,经28年发展,自然之友得以更专业的方式动员更多社会力量,但前路坎坷,困难也依然存在。🔗🔗《民间环保组织改写濒危动物消亡史的 30 年》
您的持续月捐将帮助自然之友更好地打造公众践行环保的平台,让更多人把环保行动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