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海洋,就像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人们钟爱海鲜的美味,却又不惜过度捕捞、涸泽而渔;热爱在闪着细细金光的沙滩晒太阳、漫步,却对看上去其貌不扬的滩涂的生态价值知之甚微;热爱海洋生物的神秘多彩,却又有意无意制造了大量令海洋生物陷于生存困境的垃圾……如果你知道,“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已明确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那么,对于今年海洋日的主题“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清楚其紧迫性。就在不久前的5月24日,自然之友为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半蹼鹬等众多珍稀水鸟赖以生存的连云港临洪河口滨海湿地,向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获当日立案。半蹼鹬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临洪河口在内的连云港滨海湿地是唯一一个能支持半蹼鹬种群数量10%以上的地方,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发生在这里的“生态修复”项目却因措施不科学,正在破坏临洪河口滨海湿地,如果继续建设将导致水鸟的潮间带觅食地和高潮停歇地完全丧失,进而加剧珍稀濒危物种灭绝的重大风险。
事实上,早在2017年,自然之友就曾开展针对三亚新机场人工岛等一系列违法填海事件的调查和推动整改行动。当时,未经批准的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填海工程已经全面开工,距离施工面仅6.6km的地方就是三亚国家级珊瑚礁保护区。那里生存着大量珍贵独特的珊瑚礁,包括17种(5个亚种)造礁珊瑚,以及多种其他非造礁珊瑚、珊瑚礁等,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同时受到威胁的还有被称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它是只存在于中国南部浅海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三年才会生子,成活率仅为20%。2017年5月和9月,自然之友两次向国家海洋局举报,请求对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及其他相关项目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年年底国家海洋局回函自然之友,填海工程已全面停工,并随后出台史上最严填围海管理管控措施。
海洋塑料,一个所有人都听说过,却又不(那么)放在心上的议题。海洋里80%的垃圾都是塑料,每年都有约8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塑料消费量不断上升,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甚至会比鱼还多。我们可能会以为,只有沿海地带才有塑料,但事实并非如此,塑料遍布各大海洋,甚至北极和太平洋上偏僻的岛屿。可以说,那些我们未曾踏足的远方,塑料垃圾都比我们早一步到达了。塑料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取决于物品种类、大小、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某些水温低、光照少的海域,腐蚀现象没有其他地方严重,海洋塑料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消失。但在海洋塑料消失前,它们会先随洋流、季风飘往世界各地,每年都让十万只海洋动物丧失性命。
也许,还有故事四、故事五、故事N……但,你愿意看到这样的故事在无告的海洋一次次上演吗?
海洋保护是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或许你不能马上来到海滩捡拾垃圾,或投入到保护海洋生态的环境公益诉讼中去。但,支持专业的组织用专业的方法为海洋发声,你的一份捐赠,就是一份光、一份热。这份邀请,与其说来自自然之友,不如说来自半蹼鹬、白海豚和珊瑚;与其说是致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你,不如说是致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致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加入自然之友月捐人的大家庭,在世界海洋日,送自己一份别具意义的礼物。海纳百川,涓滴成流,这是你我都共同坚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