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绿水青山,牢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迎七一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
自然之友
张伯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最近两三年,不知大家是否也感受到了这样一些变化:我们生活工作的北京,是不是蓝天的数量越来越多?河流的水质越来越清澈?公园和绿地越来越丰富?
是啊,我们亲眼看到的身边的真实变化,就是党和国家在最近几年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缩影。作为一名身在社会组织的普通工作者,作为一名奋战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线的共产党员,今天,我希望和大家聊聊关于绿水青山的初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说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这段精辟入里的话语,是对于我们这些环境保护人的莫大鼓励,也是对于这项事业的重要鼓励。
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我们听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时,当我们得知中央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那种动力满满的感觉。那种感觉,绝对不是一时兴奋,而是来自长期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思考、求索和努力。
刚刚说到了北京的蓝天,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在2013年前后,咱们的北京正在受困于浓密的雾霾,恰恰是那些满街都是口罩的日子,让我们这些青年人打定了决心,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党和政府一起打赢蓝天保卫战。自那时起,我们开始紧盯雾霾问题,立足社会组织,发起了一系列公益行动:
当社会上很多人都在抱怨空气太差呼吸困难的时候,作为党员,我们没有抱怨。
我们与专家学者一同开发了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蓝天实验室”公众科普课堂,通过一堂堂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我们帮助市民了解雾霾的来龙去脉、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帮助他们科学地与雾霾相处,并且了解国家正在为蓝天所做的努力。经过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放下负面情绪,积极地支持保卫蓝天行动。
当大家都觉得蓝天回归遥遥无期的时候,作为党员,我们没有放弃。
我们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环境问题的贡献者,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治理雾霾进程中。因此,我们设计了面向城市社区的“低碳家庭”项目,通过家庭能源调查和改造,总结出一百余项家庭节能与环保的技术方法,并向广大社区家庭进行推广。2015年,在全球瞩目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了充满大国责任感的演讲,而我们也将中国低碳家庭的行动故事逮到了巴黎,向全球发出来自中国公众的绿色最强音。
当大家都觉得太多污染无法阻挡时,作为党员,我们没有犹豫。
我们看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社会组织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权利,因此,我们通过专业的工作,依据环境保护法律,将一个个违法排放环境污染物的破坏者告上法庭,一个个胜诉的案件不仅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的车轮,更是向海内外人士宣告我国依法治国的成效。就在去年,我们的公益行动被中国国际电视台拍成了纪录片,还入选了人民日报“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个第一”。
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做环境保护、为什么要投身志愿服务。那时候在校园中推动垃圾分类、去山上参加植树造林,心中所相信的那绿色希望,现在看来,不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心吗?
而如今,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新世代中的新时尚,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正如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就在去年,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二联合党委正式成立,我们有机会能够和众多北京市优秀的基金会公益领域的党员们组成一个大家庭,在党委领导的关怀下,来自各行各业的公益人共同忆初心、记使命、促行动。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大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可和支持,也看到了党员群体在公益行动中不可替代的带头作用。每一个党员都是桥头堡,在社会组织里,在绿色征途中,一贯如此。
在北京市社工委、市民政局和综合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联合党委的团结凝聚下,社会组织党组织将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共同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北京方案”取得新成绩。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相信,在这条星辰大海的路途上,会有越来越多的行动者围绕在党中央周围,不忘绿水青山初心,牢记生态文明使命,用真心和全力建设美丽中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