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暑期实践:遇见南加的小泊湖保护站

2021-08-10


1610645825182714.png



1632368981(1).png



01

缘起•跨越千里的小泊湖之行

图片

从出发地成都,跨越1200公里距离和3000米的海拔差,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小泊湖保护站,其实源于一个只花了0.001秒就做出了的决定。看完腾讯公益推出的关于南加老师的特稿,心中对这位青海愚公就充满了佩服和好奇。一个人为什么会有30年一直做志愿的坚持呢?是藏族的传统文化使然吗?他每天都会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帮他做些什么吗?我们又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带着一堆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园艺青协以自己的力量联系到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有志青年,一起计划了青海之旅,来到了小泊湖保护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平日少见的群星闪耀,种下了带着美好希冀的树苗,见到了南加老师。57岁的南加身材高大,安装着假肢的右腿走起来也步步生风。古铜色的面庞上布满深浅不一的褶皱,一双眼睛清澈透亮,脸上也常常洋溢着微笑。

我们听到了他的故事,里面有小泊湖的过去,也有它的未来

图片

02

南加老师的小泊湖保护站

南加老师发起创建了小泊湖保护站。小泊湖保护站占地超过8000平方米,由生活区、试验田、展览馆等组成。

图片

图:小泊湖保护站的基本情况示意图

小泊湖博物馆的建设是南加老师近些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博物馆建于2016年,最初其实只是用来会客的客厅。但在南加老师 “让更多的人知道背后的故事”、“帮助孩子们种下环保的种子”的迫切期望下,博物馆已经在进行第三次扩建了。现在的博物馆有湟鱼、普氏原羚的基本介绍,有志愿者捐赠的帛画,还有羚羊的头骨和众多照片展览……实践活动的这些天里,博物馆每天会接待3-5批参观者,大多是来青海亲子游的旅行团。志愿者为孩子们和父母们讲解小泊湖的故事、科普生物知识、宣传环境理念。

图片

图:博物馆里志愿者给游客做讲解

小泊湖博物馆是南加老师环保事业的见证。游客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几十年来的成果,而幸运的我们,则听到了老师亲述成果背后的来之不易,有震撼有感动也有希望的光。

03

守望·牧民南加的环保故事


环保之路缘起-围湖的垃圾

图:南加老师和周边的牧民一起清理湖中垃圾

南加老师的环保事业开始于亲眼看到垃圾围湖的触目惊心。1964年出生,家庭条件较好的南加,爱喝酒爱抽烟,做过赚了些钱的小生意,也是牧区里流动的兽医。直到30岁被分到草场工作,他亲眼看到了被垃圾包围的小泊湖。南加老师回忆到:“当时我们小孩儿玩的时候,就是奇花异草,鸟语花香,到处都是鸟儿,到后来给我划分来的时候,好多泉都干掉了,鸟也不见了,当时的我眼泪都出来了。”他决定放弃自己原来的生活,每天只去湖边捡垃圾。

他卖掉自己大部分的家畜,设围栏,注水源,放鱼苗,捡垃圾,复泉眼。在从事环保事业的过程中,他慢慢戒掉了烟,戒掉了酒。最开始捡垃圾的那几个月,亲朋好友轮流来劝解他,“你不至于去捡垃圾”,“天天捡垃圾不务正业”……渐渐地,南加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

直到一位牧民家的马意外死亡,南加作为兽医发现死因竟是吃入垃圾。他挨家挨户地通过这个例子讲述垃圾的存在会危害牧民的牛、羊、马,使牧民们自发地开始捡垃圾。一传十,十传百,“捡垃圾的牧民”已然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终于在2015年,在媒体记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牧民自发捡垃圾的行动和垃圾围湖的现实成功唤起了省政府对青海湖周边垃圾的重视。当地政府动员超过10000人,对环湖地区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总共清理了垃圾270吨。现在,在当地垃圾治理力量的推动下,小泊湖的垃圾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图片

图:南加老师在湖边捡垃圾

不仅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垃圾捡拾行动,绿意葱葱、生机盎然的湖畔美景,也离不开南加老师的动物保护行动。


南加老师——动物的守护者

湟鱼和普氏原羚都是青海湖地区特有的生物,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是南加老师多年来关注和守护的可爱生灵。

图:青海湟鱼


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学名为“青海湖裸鲤”。湟鱼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可供湟鱼繁殖的水域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湟鱼洄游产卵受阻;同时,受经济利益驱使,湟鱼盗猎现象猖獗。为了保护湟鱼,南加老师成立“湟鱼巡游队”,在沿湖地区进行巡逻,阻止盗猎现象。巡湖的队伍从南加老师一个人到南加老师一家人,再到环湖四县越来越多的牧民志愿者加入,现在巡湖队伍里也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据南加老师讲,曾经生活艰难的时期,很多藏民靠吃湟鱼熬过了那些艰苦岁月;但现在的藏民不再是这样了,他们宁愿把自己平时穿的牛皮靴子割成块熬汤,也不会去吃湟鱼。藏民对湟鱼态度转变的背后除了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这样的原因,南加老师的无私付出肯定也功不可没。

图片

图:普氏原羚

经济发展对普氏原羚的生存带来了不少影响。普氏原羚羊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些年来,因为旅游兴起导致的生态破坏,以及农牧民们各自拉铁丝网分割牧场等种种原因,普氏原羚羊数量急剧下降。南加老师看在眼里,默默行动。他自费为普氏原羚租用了1500亩草地,救助被铁丝网刮伤的普氏原羚,在夏季为它们送去清水,在冬季又为它们运送草料。

普氏原羚与南加老师一家也有深厚温馨的关系。前几年在南加家的一个围栏里,就有一只普氏原羚——果周。幼年的果周从狼口逃生,在2009年7月被南加老师领回家,成为了南加老师小儿子桑杰的小伙伴。果周是桑杰用牛奶喂大的,他们相互陪伴着长大,果周在可以适应自然环境后被送回了自己适宜的居住地。

经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近年来,湟鱼盗猎现象不断减少,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未来湟鱼和普氏原羚保护的进程仍将继续,力量仍待壮大,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才能切实保护它们的家园。


南加老师的沙漠治理之路

图:小泊湖湿地和远处没有得到治理的沙漠

除了垃圾治理和动物保护外,南加老师也在为沙漠化的问题探寻出路。因为过度放牧和游客过多导致的生态恶化,湖畔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小泊湖的一侧就是沙漠,沙漠的推进威胁着湖泊的存在。十几年来,南加拿出自己大部分积蓄,自费开荒了2000多亩沙地。近年来,有很多志愿者加入南加老师的队伍参与植树活动。

图片

图:现在的青海湖

如今小泊湖保护站旁边的湿地已恢复了昔日生机勃勃的景象,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黑颈鹤都时常出现在湖泊附近。恢复生机的湿地和还未治理的沙地形成鲜明对比。相信在更多人的努力下,现在的沙地未来也将水草丰美、绿意盎然。

04

携赤忱之心•行环保之路

图片

南加的环保事业已经进行了将近30年,垃圾捡拾、动物保护、沙漠化治理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令我们敬佩感动。但当谈起自己时,南加老师一直重复着“南加一点不伟大”,“我只是做了我自己想做的”,“我做得还不够好”,他对自己的环保事业还有更高的期许,对环保事业的未来也抱有更多期待。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常常提到未来的环保事业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年轻人。

那更有知识更有朝气的我们在环保事业上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身处祖国各地,并非一定要来小泊湖加入南加老师。

我们可以帮助像南加老师一样的本地环保志愿者,参与他们的行动,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推动身边的环保行动。

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环保理念放在心头,从日常的垃圾分类到节水节电,环保其实就在这些小事中。

就像南加老师一样,看到身边自然的创伤,尊重敬畏生灵,环保行动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在你的点滴关照和付出中带来切实的改变。

在南加老师的环保路上,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相信未来他会一直做下去。而我们这群青年学子的“环保事业”更是要一刻不停地坚持下去。

后续我们的实践团队还会在小泊湖保护站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南加老师一起捡垃圾、植树、拯救溯游湟鱼,在行动中体悟环保的真谛。如果你还想听小泊湖畔的故事,或者想知道青年究竟可以为环境做出哪些改变,敬请关注呀!


文章转自:公众号“青萤行动”

原文标题:《“将信仰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南加的小泊湖保护站》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