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人遇难的山难,确认了 |《梅里雪山》文摘01(互动有礼)

2021-08-25

1610645825182714.png


2020年12月是中日登山队梅里雪山登山活动30周年,2021年1月则是梅里雪山山难30周年,《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简体中文版出版,是对此事件的纪念,也是对相关事件人的一个告慰。


作者小林尚礼是罹难登山队员的队友、第三支中日登山队的一员和遗体遗物收集责任人,他以亲历者的视角,详细描述了登山活动及遗物收集的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一场长达三十年的寻找,凝成一本平实细腻的文字,令人动容。


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的灵魂。

图片


-- 图书展示 --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图片

作者:[日] 小林尚礼 著 , 乐府文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5

ISBN:9787559648426

定价:88.00


本周三开始至下周二(本周六和周日停更两天),我们将连载《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书中的5篇文摘。今天是第一期!同时,我们在文末准备了5本价值88元的本书作为本期互动的好礼相赠。如果您想直接购买本书,不妨点击下方小程序的购买按钮直接购买哦~~

广告
1632381786(1).png






“(1月3日)22点左右的通信之后,基地营和三号营地之间再未能取得联络。基地营和德钦县之间的无线通信正常,但和三号营地始终无法取得联系。三号营地的无线对讲机是按人手一部配备的。基地营现在请求北京方面的支援。”

收到报告后的当天下午5点左右,学士山岳会召开了紧急会议,明确了以下认识:

“根据目前为止的信息,可以肯定的只有‘基地营和三号营地之间无法取得联络’。全员遇难、无线对讲机故障等多种可能性都可能会导致无线通信的中断,因此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尚无法判明失联原因。”

1月6日,中国登山协会发来后续通报:“截至5日17时,基地营多次发起与三号营地的通信请求,均无应答。5日16时天气开始恶化,海拔在三号营地以上的地区有降雪。北京中国登山协会方面已派出配备登山和防寒装备的六人小组,乘坐10时的航班飞往昆明。抵达昆明后会立即驱车前往德钦,参加救援活动。”当天,日本方面也开始了派遣救援队的准备工作,并于当晚召集了联合登山队的十一位日籍队员家属,首次向他们通报了目前登山队失联的消息,家属们开始了悲凄之中无奈的等待。

与此同时,留守在基地营的中国登山队员们开始往一号营地(C1)运送救援装备。

当时,作为京都大学山岳部1成员的我,刚完成了年末的冬季登山计划,正在老家过新年。1月6日回到京都后,才听说了登山队失去联络的坏消息。梅里雪山登山队成员中有我的同级同学和学长。当时的我对此事想得很简单,只觉得他们不久就会安然归来,根本就没有料想到那个最坏的可能性。1月7日,基地营发生雪崩的危险增大,同时由于人员不足,救援行动决定暂缓。1月8日,有报纸以大幅版面登出了“京都大学登山队失去联络”的新闻。其他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也相继开始了报道,关于登山队的新闻连日不绝,学士山岳会的事务局也进入了24小时全天候工作模式。1月9日,出于航空拍摄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机从北京出发至现场上空勘察,但是因为三号营地上空云层过厚,未能即时获得有效信息。为了确保天气转晴后能够及时进行空中拍摄,飞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起飞。是夜,三天前从北京出发的救援队一行四人抵达基地营。

京都。日本方面准备派遣救援队,山岳部现役队员为主的相关人员开始进行物资运输和打包工作,我也为食品采购忙前忙后。

1月12日,西藏登山队发表派遣救援队的声明,由六人组成的救援小组从拉萨出发。

1月13日,日本救援队从京都出发。

以北京救援队为核心成员的救援人员,从基地营(海拔3500米)出发,攀登到了3900米的高度。原登山队架设的路绳已全部被雪掩埋,只能另辟新的攀登路线。

1月14日,基地营的北京救援队继续攀登到海拔4100米。但是因为现场持续的恶劣天气,发生雪崩的概率过高,救援活动再次遇阻。在日本的我们每天都在急切地收听来自现场的报道,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此次事件的严重性。但作为留守人员,能做的也只有等待而已。当每一天的黄昏到来之时,想到事态没有出现任何进展,人们愈发灰心丧气,不安的感觉也如积雪般层层堆积。媒体针对登山队员家属的采访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报道都在暗示登山队遇难的可能性。

1月17日,西藏救援队抵达基地营。救援工作得到了强力增援,山上的路线架设工作也加快了。北京救援队前往梅里雪山东面的明永冰川,三号营地已经遥遥在望。是日,伊拉克海湾战争爆发,关于梅里雪山的新闻不再受大众瞩目。

1月18日,西藏救援队到达海拔4500米的一号营地,在1.5米厚的积雪下面发现了四顶帐篷。

1月20日,西藏救援队在持续降雪的天气里,在没胸深的积雪中边开路边前进,艰难抵达海拔5300米的二号营地(C2)附近的山坳。虽然队员们做了很多努力,希望挖掘出积雪下的帐篷,但挖了2米仍没有任何发现(从之后发现的笔记本内容来看,当时二号营地确实没有留下队员的帐篷)。日本救援队一行八人抵达基地营。




图片

从二号营地眺望梅里雪山封顶(摄影:遇难登山队员)




1月21日,因为降雪,救援工作暂停。一号营地又有60厘米的新降雪。

1月22日,在二号营地附近听到情况未明的雪崩声,因为一号营地的降雪厚度已经达到1米,随时有发生雪崩的危险,所以在短时间内已没有前往峰顶的可能性。西藏救援队的所有成员撤回了基地营。

北京救援队从明永冰川一侧攀登,到达海拔4400米处,观察三号营地的情况。虽然在三号营地的原址观察不到任何东西,但从右上方山坡的迹象来看可确认该处曾发生雪崩。日本救援队从基地营往一号营地运送物资。

1月23日,因为恶劣天气持续,基地营的救援队行动暂缓。

1月24日,恶劣天气仍然在持续,当天亦未能开展救援行动。鉴于连日来的天气状况,救援队决定退回德钦休整。

1月25日,这是登山队十七人失去联络后的第二十二天,一直以来担心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因为在持续降雪的情况下,发生二次雪崩的危险性极大,所以救援行动决定终止。日本海外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就此成为定局。




图片

参拜飞来寺慰灵碑的日方遗属们(2000年)




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最初制订攀登梅里雪山的计划,是在1980年。但当时因该计划未被中国方面接纳而搁置。

在那之后,京都大学探检部的广濑显等人就一直倾心于梅里雪山,他们从1984年就开始着手具体行动,直到1988年才终于取得了中日合作登山队的登山许可。实施计划的主体是山岳部前成员占多数的学士山岳会。在获得许可的当年秋天,中日合作登山队即派出先遣队,将梅里雪山东北侧的斯农冰川选作登山路径,并在次年即1989年派遣了第一支登山队。但这支登山队遭遇恶劣天气,加之冰川险峻,只得无功而返。同年,由学者和摄影摄像团队组成的科考队也对该地进行了考察。1990年春,新一轮登山考察开始,并发现了梅里雪山南侧雨崩冰川的新路线。同年初冬时节,第二支登山队正式向梅里雪山出发——遭遇山难的正是这支登山队。

1990年11月,在众亲友的送别中,第二支登山队的三名先遣人员从神户出发。那一天码头和轮船之间拉起无数条彩带,手执彩带的人群中就有面带羞涩微笑的笹仓。当时的他,正在为自己的首次海外登山之行兴奋不已。

三周之后,核心队伍的八名队员也出发了。大部分队员都是山岳部的前辈学长,其中有我曾与之愉快合作过的登山伙伴儿玉裕介,还有第四次踏上梅里之行的广濑显。




图片

梅里雪山山难纪念碑




“中日联合梅里雪山第二支学术登山队”山难的遇难人员名单如下——


日方
队长:井上治郎(四十五岁)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助理
秘书长兼通信负责:佐佐木哲男(三十八岁)近畿第一监查法人,注册会计师
医师:清水久信(三十六岁)META北山医院,医师
队员:近藤裕史(三十三岁)财团法人日本气象协会关西本部
         米谷佳晃(三十二岁)朝日工程技术股份公司
         宗森行生(三十二岁)共同通信社横滨支局
         船原尚武(三十岁)神户大学大学院自然科学研究科学生
         广濑显(二十七岁)京都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科学生
         儿玉裕介(二十三岁)京都大学工学部学生
         笹仓俊一(二十一岁)京都大学农学部学生
         工藤俊二(二十一岁)京都大学文学部学生
中方
队长:宋志义(四十岁)中国登山协会
队员:孙维琦(三十一岁)中国登山协会
         李之云(三十四岁)云南省登山协会
         王建华(三十七岁)云南省登山协会
协力员:斯那次里(二十六岁)云南省德钦县
            林文生(二十二岁)云南省德钦县


 



想提前了解书中的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小程序可直达购书通道:
广告

1632381786(1).png


图片


互 动 有 礼


活动参与方法:

1.我们选取了书中本章几张触动人心的图,请大家在下方的投票(点击图片可以观看原图)中选出你最受触动的那一张。
2.欢迎大家将图片观后感在文末留言给我们,或者如果您曾经也到过梅里雪山,可以分享您的故事给我们
3.此次活动将会持续五天,每天对书中不同章节的经典内容进行节选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选出每一章的最受触动图片

互动奖励:
1.我们将根据文末感言的契合度选取一位朋友,您的留言和投票数最高的图片将会登上自然之友的日签,将令人触动的感悟分享给更多守护自然热爱生命的同路人。
2.同时您将获得一本本期荐读图书《梅里雪山》
3.连续五天留言并入选日签感言的朋友还会额外赠送一张您的感言制作成的书签,随图书发送。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