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看看孩子们自己拍的小动画吧!
《垃圾桶们的夜话》
你好,环保主题艺术活动
坐落在北京胡同深处的IMPPIC工作室,主要教4-16岁孩子创意美术、动画制作、摄影等艺术课程,体验课程包括定格动画、皮影制作、胶片摄影等。工作室会跟一些学校合作课外选修课或社团课,参与过一些教委的校本课设计与实施;也会和不同机构合作工作坊,如:了解食肉植物的活动、环保动画工作坊等等。
自然之友的小编采访了IMPPIC工作室的大爽老师。来听听她们做环保主题艺术活动的感想吧。
几个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要交一个共同的暑假作业给学校,要求讲述垃圾分类,绘画、视频形式不限。几个家长跟我们工作室一合计,干脆拍个定格动画出来,能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岂不是更有意思!于是大家即兴整出了这个小短片~
即兴创作
片子不长,剧本也没什么起承传合,是小盆友们即兴编写出来的。我也就先给他们大概科普了一下:什么是大自然界中的可循环?为什么会有垃圾?怎么回收垃圾让它循环再生?3R环保原则是什么啦啦啦...这些内容在常年教课和自然教育老师们的影响下已经可以轻松地讲述了。
之后小盆友们写了一些自己能想到的垃圾们可能发生的故事。我们再一起把这些片段拼凑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他们边编台词边说,我边打字边启发他们,不一会儿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就完成了。



自由绘制
这个故事里需要画的角色、背景等分配给每个人。我也就是教教他们如何制作关节可以动的卡通垃圾人物。至于画成什么样子,工作室小家伙们从来都不会多问我的,不会有“老师这样画行吗?”这样的对话,他们早就知道画自己喜欢的样子就行了!画画这步对于他们就是轻车熟路、自由发挥。所有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这步前期制作也就完成了。介就是团队合作的效率!




快乐又困难的拍摄
中期拍摄前,我还是要给他们恶补一些基础的动画知识的,无非就是几个关键的老问题:什么是定格动画?我们怎么拍定格动画?每个问题拆解开讲了一会儿,我们就开始正式拍摄了。所有孩子在第一次拍动画,看到自己画的东西动起来时,都会无比开心的!简直就要鼓着掌飞起来~
不过如我所料,这种快乐持续不了很久哈哈,因为拍动画要一帧一帧拍摄,每秒拍8帧,1分钟也要拍480帧。他们很快就疲惫了,企图四处流窜起来。好在我们是团队合作,剧本也不复杂,3-4人一组,轮换做不同的操作,有人拍摄,有人摆动作,有人读剧本,有人补画小东西。时间和工作量都会在我的控制下。我会连鼓励带忽悠,看着他们在濒临本年龄段的耐心极限下,完成拍摄阶段的任务一齐High Five的!




乱而有效的录音
最后,我们着急忙慌地在爷爷奶奶来接前,七嘴八舌地录制了配音。即便没录到的台词,也被我事后逮到补录了。一个动画片所有需要的素材都齐全了。后期音频制作就不劳烦这些7、8岁的小家伙们了,由我代劳。
开学后家长们把片子交上去,也不知道有没有被更多小盆友或老师看到。不管怎么样,工作室的这几个小家伙们肯定是开心的!不仅第一次尝试了拍动画,还从心底对垃圾分类有了切实的理解,当然也完美地完成了学校的暑假任务哈哈。这次的即兴动画课就是这样了。希望此时的你能喜欢这个片子,或是把它播放给你家小盆友。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做好垃圾分类,耶!
Q
工作室带领孩子做的动画设计,主题经常是环保、自然类,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大爽老师:首先,因为视频在网络环境里是自带传播力的,能弥补一些文图达不到的宣传效果,更有利于宣传环保。
其次,动画本身就是一个全年龄段都很喜欢的艺术形式。我们发现用动画去讲环保故事会更容易被小朋友理解。尤其这些动画又是由小朋友制作的小故事,并不是一些理念或口号。全年龄段的观众都会很容易接受。
一部好的环保动画如果能在制作完成后,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对于这些小作者也是好事,很有成就感。
Q
孩子们对此类主题的兴趣如何?
大爽老师:我觉得孩子们对任何事都会感兴趣的,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例如,为孩子们讲解环保概念和知识时,收集的材料是否符合他们的理解范围,使用的语言和描述方式是不是
Q
此类设计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如何?
大爽老师:很多中小学会有自己的校园电视台、公众号平台。当这些影片在校内滚动播放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又很可爱有趣。总之好处多多。哈哈!
Q
在带领此类活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大爽老师:我觉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学习环保理念的同时,更需要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有哪些自己遇到的环保困惑。因为你有的困惑别人很可能也会有。比如:我自己垃圾分类,但周围人不垃圾分类时该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类似的思考都可以变成故事。把这些故事讲出来。然后留一个思考的空间给看到这些故事的观众。只有他们自己思考过、自己做出了选择,才能真的从里到外改变自己的环保观念及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