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零废弃实践 | 我们一起和垃圾玩“过家家”

2020-10-15

1610645825182714.png

图片



编者按:

自然之友多年来通过“废弃物与生命”课程和教师培训、“零废弃学校建设”,持续推动青少年垃圾减量教育。现在,除了中小学,幼儿园也加入到行动中来了!本篇文章,将带大家看一看三所幼儿园的零废弃实践经验。


在采访中,老师们都表示:幼儿园开启零废弃实践是必须的。就如刘燕园长所说:“作为幼儿园承担着最最基础的教育的启蒙,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对今后的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零废弃”其实就是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未来的公民们进入到第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如果幼儿园能够践行“零废弃”的理念与实践,可以想象孩子们将是第一收益者,终身受益者。”


希望读者能在这里找到你们需要的经验,成为在零废弃实践中的千万个“哈姆雷特”。

WechatIMG365.jpeg


图片


1.启明国风幼儿园

北京市朝阳区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9月,开园之初将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园所办园理念。坚信每一所幼儿园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化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近十年的探索实践中,结合生态环境教育,确立了园所核心词:尊重生命、自然生长、积极实践、持续发展。


园所于2019年迎来了该园组织实施“零废弃”建设的重要一年,在全园77名教职工、400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了厨余堆肥、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

图片

园区里的可回收物,

终于有人“认领”啦!

2019年,启明国风幼儿园与奥北环保合作,将可持续的资源回收变为现实。以前园所也做过类似的活动,但是无法真的实现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在接受奥北环保负责人的培训后发现,分类回收环节还是能很好地在幼儿园里实施:“干净、干燥、无异味”这一简单原则孩子们都可以掌握;以班级为单位的参与方式,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习得良好的环保行为;小程序的支持让结果更可视化;环保收益更是对参与者的直接回报。


4月中旬全园参加过奥北环保机构培训后,以班组为单位建立了账号,开始了资源回收。教师和孩子们每天在自己班级收集可回收物,并针对低价可回收物——酸奶盒、牛奶利乐包,开展专项回收活动。每天例行的专项回收,强化了孩子们对于资源回收的意识,也在劳动中播下环保的种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夏天喝酸奶时,大班孩子会轮流做值日生,负责将酸奶盒牛奶包清洗晾干;中班则由老师帮助撕完酸奶盒上面的塑料封皮之后,孩子们负责清洗;小班孩子做好分类后,自己清洗吸管,由教师来清洗酸奶盒;秋冬季喝牛奶时,小班、中班老师协助将利乐砖剪口,孩子们用盆分几次清洗干净;大班的孩子自己清洗,因为利乐砖包装是上下厚不好处理,而中间相对薄,好剪一些,所以孩子们就从中间剪开,进行清洗。


除了班级的积极参与,后勤、厨房等班组也积极加入进来。原来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不见了,纸箱、油桶、泡沫箱、各种瓶子等可回收物都积攒起来,定期回收。这部分资源回收约占全园回收量的的五分之一。

除了园所每日产生的可回收物外,幼儿园还请孩子们将家里的垃圾也带到园里进行分类回收。每天晨间入园都有家长和孩子拿着从家中收集来的垃圾,兴冲冲跑到班级。班级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的课程,如:垃圾如何分类;怎样清洗酸奶盒更节约用水;做垃圾回收统计记录等。教师们利用游戏、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清晰了垃圾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让孩子们从小就关注身边的环境。

此外,参与奥北环保可回收物资源回收,还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园所共计投递6217.54千克可回收物,提现6090.67元。

图片

软软的,黑黑的,摸起来暖暖的,

厨余堆肥真好玩!

2019年5月18日,自然之友·盖娅设计联合瑞士大使馆在启明国风幼儿园开展了堆肥工作坊,拉开了幼儿园厨余堆肥的序幕。在各机构志愿者的支持下,为幼儿园小菜园制作了4个堆肥箱,并做了堆肥示范。之后,园所开启了全园参与。首先明确分工,将厨余收集、介质(落叶等园林垃圾)收集、定期投放、浇水、翻堆、测温、记录等按照身体力行的原则进行了分配,保证每个环节的参与、落实,其中后勤部门主要负责堆肥厨余的收集、投放、日常浇水、翻堆。其次,不断学习积累堆肥技巧,幼儿园再次请专家到堆肥现场答疑解惑,改善堆肥方法。日常儿童教育中,在大年龄班利用课程的形式丰富孩子们的认知,从材料收集、测温、记录,到最后反哺菜园,都让孩子们充分参与进来。经过5个月的劳动和等待,2019年10月份迎来了第一次出肥,第一轮的所有堆肥材料全部顺利转化为肥料,回填到种植园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秋末冬初,园所内产生的大量落叶等园林垃圾,也作为优质的堆肥原材料投入了堆肥箱。经过漫长冬季的发酵,孩子们将可以看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自然现象,领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资源再生的意义。

图片

拉起你的手儿唱起歌,

垃圾减量进课堂。

几年来,园所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和方法来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开展了《拒绝过度包装》、《我爱国宝大熊猫》、《不看小动物表演》等生态环保教育特色主题活动。通过阅读环保绘本进行幼儿音乐剧的创编,《约瑟夫的旧外套》、《猪爸爸戒烟记》等剧目在全园进行巡演,参与音乐剧表演的孩子们用艺术的方式让向同伴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

Q

请刘园长分享一下,贵园将零废弃实践顺利落地的秘籍吧?

刘园长:明国风幼儿园一直将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纳入全园工作规划和计划之中,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家园关系等多方面的践行。切实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时间、人员、形式等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及落实。与园所课程、教职工培训、家长工作坊等内容相结合,达成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首先,结合园所现状,创设“零废弃”的园所环境。我们在园所公共环境中设置了水过滤器具,厨房洗菜用水进行过滤后拿到班级浇花、养鱼,体验水的循环再利用。在小菜园建立堆肥区,将孩子们吃完的瓜果蔬食水果等厨余与园所绿化垃圾进行堆肥。与奥北环保联手开启资源回收,动员孩子、家长一起参与。

其次,全面拓展创新生态教育内容,与专家团队合作,让教职工接受专业的培训,开发适用于园所幼儿的相关课程。

最后,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幼儿园在落实生态环境教育的同时帮助家长转变其教育观念,成为幼儿园生态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形成榜样力量。通过家长问卷工作,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生态教育理念,了解家长对于特色的认可程度。带领家长到奥运公园、动物园、百望山进行亲子远足、登山等亲自然活动。每次活动后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活动记录,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并参与到生态教育活动中来。

Q

在零废弃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较为缓慢的环节或困难呢?

刘园长:确地说不是实践的缓慢,是理念的不认同、不一致。其实在园所里我们还有过其他尝试,比如:去年春天我们从科学院基地买了几只小鸡,孩子们一天一天给养大,到现在还忘不了孩子们拿着堆肥里的蛴螬去喂鸡的情景,我们本来还想尝试更多,就因鸡叫扰民的问题被举报到12345市长热线,当天物业、居委会就登门拜访直到把鸡处理了才算完。

Q

整体来说,在实践“零废弃”中,真正重要的是?

刘园长:有意识、有知识、有行动。

图片


2.嘉树国际幼儿园

“嘉树国际幼儿园”将人性、世界性、民族性、自然性的基因气质以“正念教养、社会公民、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为触角融入校园一日生活,营造完整而珍贵的教育生态。 

图片

认识“垃圾”,

从废品回收日开启!

每周三是园所热热闹闹的废品回收日。周二一到,老师们就会在家长群内提示。周三的早晨,家长和小朋友们就会一起把家里的易拉罐、饮料瓶、快递纸箱等可以回收的废品打包带到园所来。园所为此设立了废品回收角,将厨房淘汰下来的一套双门透明玻璃的消毒柜用作收纳,很直观地让孩子们看到里面到底回收了什么。


废品回收日遵循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废品安置,并随机进行一些可持续相关的教育,如“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也会配套回收相关的课程:比如塑料瓶回收之后可以做成其他物品再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等到废品收集到一定数量之后,孩子们就会报名与老师们一起去卖废品。从废品收集-分类-安置的过程中,孩子们亲历亲为,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找到了“我们为什么要收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去到哪里?”的答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升级版的二手交换市集,

扩容了零废弃实践者。

与以往单一的“摆摊”形式不同,园所自参加“自然之友废弃物与生命共修营”之后,就开始了活学活用。园所老师将带回来的环保宣传片,与二手物品交换市集相结合,设置播放角,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进行二手物品交换的同时,通过滚动播放的环保片了解零废弃内容,有的家长因此被吸引来,成为了环保志愿者。而这些家长环保志愿者除了义务进行环保宣传,还会把做好的环保酵素和手工皂分享给小朋友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给一个支点,

就能渗入零废弃行动。

将一个点做成常见行为,才是真正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学龄前的幼儿,对环保、可持续发展、零废弃的内容掌握有限,园所针对零废弃的实践不求多、但求实。例如:园所产生较多的废弃物是纸张,因此利用废纸开展再生纸制作课程。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着“单面用完、双面用,用完之后再变纸”的过程。通过亲手做再生纸,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在很有意思的活动中学习到:纸是可以再生的、如何再生的;只有做好了分类,才能把废纸变成再生纸。
……
在外出活动时,园所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后厨会把准备好的餐点装进家长和孩子们自备的餐盒中。带上水壶和小手帕,成为标配。


当生活中的常见情景以零废弃的形式实践,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养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Q

请王老师分享一下,贵园将零废弃实践顺利落地的秘籍吧?

王老师:首先,离不开园所的教育理念与支持。加入园所之前我就是一个环保主义的践行者,当我知道园所的办学理念之一是可持续的发展时,我觉得不谋而合。园所会出资送老师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的培训,且支持创新尝试。

其次,设立可持续教研组,是零废弃实践第一棒,除了课堂,日常生活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园所就比较主要的几门课程设立教研组,可持续发展教研组是其中之一。教研组组员会每个月进行一次线下的教研会议,基本是在孩子们午睡之后,以保证每个班级都有老师参与。例行会议主要是对教研组上个月的工作小结和下个月的安排和计划。平时,老师们会利用微信群随时沟通。废品回收,垃圾分类,以及环保的方方面面,如何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吸引他们参与并获得成就感,需要老师的付出与引导。

再次,离不开专业团队自然之友的支持。受疫情的影响,上学期我们没有开园,在此之前,园所在自然之友小竹和莲蓬老师的帮助下,策划开展牛奶盒的回收和堆肥,十一过后,我们将重启这些项目。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经验不多,但是遇事不怕,我们有专业人员可以咨询。

最后,是来自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园所是国际园,家长对环保的理念更容易接受。当我们抛出零废弃这个点,建议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是一拍即合的感觉,非常配合。

Q

零废弃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较为缓慢的环节或困难呢?

王老师:目前在学校推动,暂时还没有大的困难。如果要说一点的话,就是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安全和健康等也是需要我们兼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在零废弃实践上的话,那就更好了。

Q

请王老师分享一下,贵园将零废弃实践顺利落地的秘籍吧?

王老师:潜移默化的参与式渗透。

图片


3.风信子幼儿园

风信子幼儿园是大自然教育幼儿园,环保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结合现在孩子的心里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各班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深入。2019年是幼儿园组织实施“零废弃”建设的第一年,在全园34名教职工、160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了厨余堆肥、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


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在自然之友垃圾减量环境教育讲师,同时也是自然教育导师徐晶的指导下,风信子幼儿园环保教育推广师宋燕园长带领孩子们便开始做起了“收垃圾”这样的两件事:一是把喝完的牛奶盒进行回收,用自己小小的行动践行环保的意义;二是生活当中的厨余垃圾进行变废为宝成为园所的“黑黄金”。所在各个班级工作和生活中将“自然与环保”的意识普及落实到生活点滴,把“口号”变为行动、变成习惯,真正把环保意识作为园所自然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图片

牛奶盒的家终于安下来啦!

“我们身边的牛奶盒、饮料盒大多是纸铝塑复合包装,其中75%的原材料是纸浆,20%是塑料,还有5%是铝箔。废弃的牛奶盒可以分解成为纸浆、塑料和铝粉,经过近一步加工,它们就可以被制造成书本、笔记本、手提袋、塑料垫等等,还能像熊大熊二一样保护森林少砍伐树木……”孩子们在聆听宋园长分享有关牛奶盒回收的故事。


听完故事就行动,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牛奶盒变身啦!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举着环保小分队的宣传牌,身上带着“我是环保小达人”绶带,把收集牛奶盒的意义宣传到了园所周边的小区,并进行收集;晚上放学回到家把全家人喝完的牛奶盒剪开小口,学着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清洗晾晒折叠,收集起来在第二天一早带到班级里投放到牛奶回收箱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厨余她“发烧”啦!

原来是虚惊一场!

园所菜园的角落,有一台碧奥兰环保咨询公司赠送的厨余桶,与孩子同高,这里是孩子们喜爱的角落。给厨余桶画上画,和它成为朋友,还给它起了名字“魔法箱”。由于刚刚开启厨余堆肥的实践,为了使菜园使用上“黑金土”,孩子们热情高涨,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来探望这位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朋友,进行“播撒”。尤其在孩子们观看了垃圾填埋场的影片之后,纷纷表示要把堆肥做到底。从收集垃圾到实施操作,从观察到记录,孩子们都是自己动手,一边添加着垃圾还一边说“今天妈妈做饭可不能再把垃圾扔楼下垃圾桶了,我要把它们带到幼儿园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观察厨余发酵的温度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今天上涨了一度,明天又上涨了一些,原来,只有厨余“发烧”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养料。但堆肥不是一蹴而就,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湿度大且收集的液肥发臭,一度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经过请教与尝试,老师们知道了将树叶做成垫料就可以解决问题。当孩子们看到厨余“生病”了,纷纷要去捡拾树叶,治好这位朋友。


在孩子眼里,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环保”,但是却知道什么是“朋友”,把环保当作朋友,愉快的将零废弃实践到底。

Q

请宋园长分享一下,贵园将零废弃实践顺利落地的秘籍吧?

宋园长:我们园所从19年底开始环保酵素的实践,经过疫情停园,其实实践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起初,园所实践单一品牛奶盒的回收,家长们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所以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于是,园所从自身开始实践,将餐点中的和老师们日常产生的牛奶盒进行收集回收、清洗、晾晒;不停地宣讲,向周边小区、向家长。现在不仅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还有周边小区的参与。如果说成功的秘籍,那就是坚持。最令人感动的是听中二班成成妈妈说,成成嫌收集的少,于是从楼上一直敲门到楼下,18层高楼挨家挨户去邻居家收集,把收集牛奶盒的意义宣传到了整栋楼,成成妈妈对收集牛奶盒这个环保项目表示非常赞同,她不但看到了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还感受到了成成的一颗大爱的心。

Q

零废弃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较为缓慢的环节或困难呢?

宋园长:目前我们收集的牛奶盒,饮料盒,还处于存放状态,尚未找到专业的纸塑铝复合包装牛奶盒回收渠道,希望之后能够帮它们找到可以被回收的渠道。

Q

整体来说,在实践“零废弃”中,真正重要的是?

宋园长:正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说教十次不如亲身体验一次。

想了解更多?请戳:
🔗🔗“零废弃学校建设”,你也可以来行动!

—END—

1610646003207497.png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