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行动 | “五道口第三森林公园”团队:绘就最美的生物多样性地图

2021-10-26

image.png

写在前面: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于10月11-15日在我国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自然之友在这段时间开设特别栏目“青年在行动”,我们用了10期讲述个人青年榜样用行动守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故事。相关阅读:《青年在行动 | 合集推荐:10人份COP15生多保护故事,你pick谁?》


今天开始,我们将用6期Q&A形式分享青年团队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开展守护自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益行动。

本次采访由五道口第三森林公园6位组员共同完成



Q1

你们是因何种契机决定成立团队的?

促成团队组成的契机仅仅是他人转发自然之友青萤行动征集活动的推送,由团队组织者在不同社团群发布招募消息而已。但或许正是形式的简单,大家才因纯粹的热爱而相聚。


Q2

团队主要成员的专业背景是怎样的?

参与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制图的12名成员(现已扩张至19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美术学院、生命学院、电机系等院系的博士、硕士与本科生组成。成员多为动物协会、小动物保护协会、学生鸟调组成员,拥有对观察与记录鸟类、哺乳类、鱼类、两爬类的热忱与经验。


Q3

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如何分工?有什么趣事?

总体而言,工作包括调查组制图组两部分。但其实在分工前,我们首先确定了制图目标,即明确制图科学性和接地气的程度。有了预期成果的形式,才好推进。我们的生地图可以分成三部分: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地图生境示意图故事图各个部分由动物主体+环境要素+文字组成。制图组在调查组获得的物种信息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物种手绘完成生境示意图与故事图。


用爱发电可能是我们当时最常挂在嘴边的词了。不论是本科、硕士或博士,五六月的期末是每个人最忙的时节。考试的考试、写论文的写论文、做实验的做实验,生活被各种DDL挤得满档,仅能利用琐碎的时间调查、画图、排版。回想起第一次线上见面讨论制图目标和分工时的场景,提到了一句希望大家都是因为喜欢自然、喜欢动物植物,又想为校园生物多样性做一点贡献所以来到这里,如果这都不算爱,还有什么呢?


Q4

为什么会选择目前的行动议题?

一开始是因为想参与自然之友发起的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而发布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招募而相聚的,最初的打算是做动物与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但在之后的讨论中,我们感受到校园植物的复杂,故而选择以动物多样性为主的数据采集范围。在对路线的规划中,我们也参考了历年鸟调路线,结合功能区的分析以及时间限制等考虑,最终确定了以万泉河沿路为线开展调查。也多亏了对校园植物、动物以及分区规划颇为了解的同学们,我们确定行动方向的讨论并没有花费多时间。


Q5

行动过程中有哪些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在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小组同学记录到了活动在南区宿舍附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鸮(分布在北京地区的一种小型猫头鹰)。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小组同学在不打扰其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观察到了红角鸮觅食、求偶、配对繁殖的过程。这对红角鸮夫妇也最终产下了一窝幼鸟。


暑假期间连日暴雨,有同学在校园中发现一只小红角鸮从巢中掉落,由于雨势不小,担心幼鸟安全,几名小组同学冒雨前去寻找,发现小鸟已经完全淋湿,因为担心小鸟的安全,几位同学将它临时转移到纸箱中,并送至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救助。在经过了体检、救助和康复训练之后,小红角鸮已经成功在校园中放归,重返自然。

图片

救助放归的红角鸮幼鸟和配对繁殖的红角鸮夫妇 © 王奥


Q6

行动过程中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们到的困难之一就是时间问题,也就是工作、学习与本次行动的时间平衡问题,算是参与者们共同的挑战从结果上看,我们处理的还算理想。虽然一些任务也并不轻松,但不会像日常的工作学习那样带来压力。另一方面,负责组织本次活动中各个不同部分的同学对整体进度的把握也很到位,有效的组织也让本次行动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去。

图片

日常观测记录 © 曾子轩


Q7

目前项目/行动的影响力是否达到当初的预期?

我们在开展这项活动的前期是有在学校里的一些社团群中发布过招募信息,故此能够前来参与的同学已经是我们做推广的最大收获了。我们的预期就是做好调查这件事本身,并没有推广的预期。



Q8

大家对生多保护的现状和发展有什么见解?

成员A:

于专业原因(本科更偏向建筑学背景),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涉猎其实并不多。通过近一两年的研究学习以及与优秀的小伙伴们的交流,自己也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之迫切与前景之广阔。

图片

鸳鸯划水培训班 © 杨屿涵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个人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践上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如今正在经历从有到优的阶段。无论是位政策还是普通民众都确切意识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从立法到管理体系都更为系统化,并且实践的具体维度也更加多元化。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会成为更深入人心的全民意识,并且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能够更密切地结合。

图片

鸳鸯划水培训班 © 王奥


虽然没有全程参与过我们小组的多地图绘制工作,但我认为这个项目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图景而言,是一块看似微小但非常有潜力的拼图。虽然本次项目仅立足于清华的一部分校园,但我们看到了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景,也看到了自然教育的必要性。我们也希望本次项目开展的系列后续活动能够进一步传播我们的保护理念,让园内园外各个专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意识到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多么多元而精彩。

图片

成员B:

生多保护依然道阻且长,公众对生往往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我们的行动正在慢慢扩大校园中了解生多,关注生多保护生多的人群。

图片

绿头鸭家庭 © 曾子轩


总而言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在于公众。我们认为,通过科普宣传、自然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和意识,凝聚社会共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也不亚于开展直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从我们发布多地图得到的反馈中,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校园中原来有这些鸟类”“哇,原来它们这么可爱地图作为一种直观的形式,可以让大家更好了解身边多彩的自然世界,这是提升公众生保护意识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一点是,如何建立起完整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在逻辑,即让大家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能让我们从中受益,这也是在公众层面宣传所亟需的。


Q9

你们觉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景如何?

随着我国对生态的日益重视,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修复工作的开展,我们看到了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前段时间云南的亚洲象群动向引来了整个互联网的关注,也让人感受到了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愿和态度。


不过,除了一些动植物之外,保护的力度还远没有覆盖到绝大多数鸟类、鱼类、爬、昆虫等类群,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也缺少对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风险评估,并有监测数据缺乏,公共宣传不足等其他问题。我们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建立起有效的法律和环评体系,增加意见反馈渠道。同时,如何在保护的兼顾效益和民生,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红利,或许也是未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需要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改革,生多保护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信随着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生保护能有更好的数据支撑和社会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里想对和你们一样的行动者说点什么?


对于和我们情况类似,自身专业和自然或行动中涉及的一些任务重合度不高的同学,我们建议:对于专业性要求不算非常高的活动,大家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专业问题而不敢参加。


首先这样的活动的目的之一也算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并不是要得到多么专业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在参与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自己也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例如小组成员里有不少同学之前对植物的了解较少,在本次行动中对植物就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只要自己有一定的兴趣,即使本身不是学这些专业的,在兴趣的驱使下也能更快的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所以,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即使专业不是这方面的也可以大胆尝试,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片

 © 邓卓煊





图片

END
图片


image.png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