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古城、森林、迷宫……水下世界有多神奇?

2021-03-11

图片

2020年4月,自然之友为保护抚仙湖而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调解结案。🔗🔗三年!抚仙湖案调解结案,湖滨湿地100米终于守住了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是全国为数不多保持一类水质的湖泊,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一类水质湖泊,居云南省湖泊之冠。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抚仙湖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水质一旦污染将难以治理。这个美丽的湖泊不仅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在其底下还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

在《水下中国》一书中如此描绘,抚仙湖一代一直流传着湖底有一座古城的传说,也有人说抚仙湖所在的澄江市原名‘沉江’。这个传说在2000年前后被证实:在抚仙湖的东北部,湖底的确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遗址。


图片


昔日繁华的古城已经在湖底归于沉寂,旧日人声鼎沸的场面也只能靠人们自行想象了。如今,抚仙湖留给人们的念想是每年春天溯流而上的鱼群。

3月,大地回春,抚仙湖的湖水也回暖了,此时抗浪鱼总会成群地逆流而上,前来产卵,渔民徐四清开始忙碌起来:用竹棍转动水车,抗浪鱼便争先恐后地进入后面的竹笼。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有种,繁殖能力强。它们的卵是半黏性的,必须附着在沙石或岩礁上。当地的渔民在掌握了湖水的温差、流速和抗浪鱼逆流产卵的习性后,便用水车和竹笼来捕鱼。

生命的繁衍是一连串的偶然,少不了运气的成分。逆流产卵的所有抗浪鱼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从渔民手中逃脱,成功在岩礁上产卵;而其中大部分卵又会成为虾和虾虎鱼的果腹之物,只有一小部分能存活下来,成就抚仙湖瑰丽的生命画卷。

实际上水下的世界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2019年,作者周芳拍摄《水下中国》纪录片,带领读者从水下看中国,包括水下洞玄、水下村庄、水下长城、水下牧场、水下沉船、水下古森林、水下珊瑚礁花园……

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潜水员、水下摄影师盖广生说:”《水下中国》把中国水下的生态之美、生命之美、文明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下自然景象和相关人文风情,带领观众漫游于神秘莫测的水下世界。“



水下世界到底有多神奇?说起水下,你能想象最大的地方是哪儿?我想应该是海洋。



世界上的每一片海域都孕育着生命,从海岸到海底,由热带至冰川。海洋生物拥有绚丽、奇特的外貌,它们以有趣又匪夷所思的方式生活着。同时,海洋是地球上最庞大的生境,它的存在对陆地生境而言至关重要。

比如,海藻床(kelp bed)是生产力最高、最有趣的冷水海洋生境之一。海藻床位于近岸海域,生活在其中的优势生物是大型的褐藻。寒冷的海水和坚固的岩石是这类海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此外,褐藻还需要活跃的水流运动,水流能为它们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溶解营养。海藻床一般生活在深20米左右的水体环境中;如果海水足够清澈,那么它们能够生活在深达30 米的水体环境里。


图片

因此,对于动物学与植物学研究来说,科学绘画能够展示动植物的形态与分类,色彩能够快速且准确地传达信息。

据此,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副教授托马斯·M. 尼森以自身40余年的授课经验为基础,联合经典畅销书作者温·卡皮特,推出了以海洋生物学为主题的涂色图鉴。

全书详细介绍了18大类450余种海洋动植物的生境、摄食、繁衍、发育等生活方式,以及各生物之间的奇妙关系。用专业且精美的插图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形态与结构。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深海潜水科考船等研究技术,呈现了海洋科技的独特魅力。不妨翻开本书,用色彩来认知神秘的海洋吧,窥探碧波之下的生命奇观。

本期书籍推荐

图片

著   者:周    芳

出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版   次:2021年1月第1版


图片

著   者:[美]托马斯·M. 尼森(Thomas M. Niesen)

译   者:曾千慧

出   版:大象出版社

版   次:2020年11月第1版




图片


  感谢“自然说”读书会特别支持:


图片